提起清朝人們最先想到的往往是康熙、雍正、乾隆爺三個,因爲他們開創了中國歷史上著名的“康乾盛世”,相比之下皇太極就比較落寞了,但其實對於清朝來說皇太極纔是那個起着開創作用的人物。

皇太極

皇太極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八子,努爾哈赤建立後金後,任命皇太極與代善、阿敏、莽古爾泰三人爲四大貝勒,到了天命十一年,也就是公元1626年的時候,努爾哈赤去世,在代善與其子嶽託及薩哈廉的擁戴下皇太極繼承汗位。在皇太極即位之初,後金面臨的形勢十分嚴峻,外部受到明朝、蒙古、朝鮮的孤立與包圍,尤其是明朝在寧遠之戰後變得強硬起來,相繼修建了塔山、大小淩河、錦州等重要城池,於是天聰元年(1627年)在消除了朝鮮王朝這個後顧之憂之後皇太極纔再度出兵征討明朝,發動了寧錦之戰,遭到袁崇煥的頑強抵抗,結果自己損失慘重,最終下令收兵。寧錦之戰後皇太極轉變了進攻思路,在無法從正面衝破袁崇煥關寧錦防線的情況下,他於天聰三年(1629年)借道蒙古繞過了袁崇煥,一直深入內地打到了明朝京師北京城下,史稱“己巳之變”,雖然攻打北京失敗,但皇太極施反間計借崇禎之手殺掉了袁崇煥,消除了滅亡明朝的一大障礙。

袁崇煥

在施展武功的同時皇太極還十分重視文治,他提出“以武功戡亂,以文教佐太平”的方針大力發展文治,規定凡貝勒大臣子弟年十五以下、八歲以上俱令讀書,他本人也十分努力的學習漢族文化,命儒臣翻譯漢字書籍。此外,他還廢除了“與三大貝勒俱南面坐”共理朝政的舊制,改爲自己“南面獨坐”,突出大汗的獨尊地位,加強了集權,又設都察院和理藩院,建立了一套較爲完備的國家機構。到了天聰十年(1636年),皇太極在盛京祭天,踐天子位,受尊號爲“寬溫仁聖皇帝”,改國號爲大清,改元崇德,所以皇太極纔是大清朝的開國皇帝。

洪承疇,松錦大戰中被俘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以朝鮮敗盟逆命爲由再度出兵討伐,把朝鮮變成了自己的藩屬,後阿濟格又領兵攻克皮島徹底解除了清朝攻向關內的後顧之憂。之後皇太極先後發動了三次入口之戰,在松錦大戰中擒洪承疇、降祖大壽,一舉殲滅了明軍五萬餘人,佔領了除寧遠外的明朝關外全部城鎮,自此明朝關外精銳喪失殆盡,寧錦防線徹底崩潰,清軍入關已成必然之勢。

清昭陵

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猝死於清軍入關前夕,未能實現奪取全國政權的夙願。關於皇太極的死因歷來衆說紛紜,清代官書上記載他是“無疾而終”,但也有史書上多次記載他“聖躬違和”,松錦大戰喫緊時還曾流鼻血不止,這種史料上的不一致遂引起了諸多的猜疑。皇太極前後在位共十七年,在位期間實行滿漢一體、發展生產、增強兵力,爲下階段清王朝入主中原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去世後廟號太宗,葬於瀋陽昭陵。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