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大女主戲、雙男主戲盛行,但是稱得上是經典的影視劇,實在不多,在大多數情況下,主角偉光正,配角強行黑化,他們要麼是推動劇情的工具人,要麼是沒有性格特點的壞人。

比如,正在熱播的《如意芳霏》,拋開演員的演技與扮相不談,這部劇的劇本相當糟糕,不僅男女主成了陪襯,而且女配角們的故事線也毫無看點,就如同老太太的裹腳布,又臭又長。

除此之外,朱一龍、劉詩詩主演的《親愛的自己》打着都市羣像劇的旗號,可呈現出來的陳一鳴成了花瓶工具人,連女主的成長與蛻變都沒有寫出來。

其次,今年大熱的兩部古偶劇皆有配角工具人的傾向,比如《錦衣之下》,陸大人與今夏的人設突出,而反派小閣老則拿着工具人的劇本,如果不是韓棟自己找補了一條感情線,那麼這個配角只起到助攻的作用,而且,男二、女二的故事線基本上可以用“注水”二字形容,還好,導演選角不錯,在氣質與外形上,葉青hold住了上官曦。

再來看《琉璃》,爲了給男女主的感情線增加虐點,從38集起,褚璇璣的父親、昊辰與其他正派人士都被降智,反而是反派角色的性格比較出彩。所以說,《琉璃》離經典仙俠羣像劇還有距離,至少在10年前的同類影視劇裏,就沒有臉譜化的配角了。

是的,筆者說的便是《仙劍奇俠傳一》,在這裏,反派不是絕對的壞人,正派也並非沒有缺點的完人,每一個角色身上都有閃光點。一、當年的羣像劇—人人皆有故事線

提起《仙劍奇俠傳一》,很多人腦海中會浮現靈兒、李逍遙、月如、阿奴、唐鈺、晉元、拜月、酒劍仙等人的名字,可以說,不論是主角,還是配角,《仙劍一》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們先從配角聊起,首先要聊的便是自帶出場bgm的酒劍仙,他自傲、清高、灑脫、重情又重義。

當他發現自己心愛的青兒另有所屬時,他沒有感到不忿,反想促成師兄與青兒的姻緣,爾後種種,青兒嫁入南詔國,師兄一心問道,唯有他以遊戲人間的態度,默默關注這一切。

他說:“有酒我逍遙,無酒我亦癲”,但實際上的酒劍仙很重情,不論是與李逍遙的師徒情,還是與阿奴的父女情,編劇刻畫得恰到好處。

準確說,酒劍仙是《仙劍一》裏最驚豔的配角,戲份不多,可供觀衆想象的空間太多,至今仍有人在給他寫同人文(與聖姑或青兒)。

另外,終極boss拜月也不是沒有感情的冷血動物,他害了主角團們,但觀衆卻恨不起這個大魔頭,原因就在於他的性格中有善的一面,他道自己要重塑世界,在那裏,將沒有人性之惡。

可見,拜月是妥妥的滅霸級人設,他的執念不是權,而是愛,奈何生長環境鑄就了他偏執的個性。

在《仙劍一》的感情世界裏,沒有一心作妖的女配角,即便李逍遙更傾心靈兒,但月如也沒有使過陰謀算計,這兩人都是觀衆心頭的白月光,而愛着月如的晉元比任何人都活得通透,他固執地愛着月如,也固執地不給彩蝶回應,可對方卻說:“沒有值不值得,只有願不願意”。

要按現在的套路拍,彩蝶、月如恐怕都會淪爲因愛生恨的工具人,像《琉璃》中的靈蛇小銀花,編劇把她當作助攻工具,然後又給她加癡情設定,硬生生拖了幾集,奈何邏輯實在不通,如:她爲什麼會覺得自己不是靈獸了,司鳳就能愛她?這一點,恐怕編劇也沒想明白。

第二,《仙劍一》裏也有一些不討喜的正面角色,像石長老、南詔國國王,一個古板,一個迂腐,可兩人的個性不是沒有討喜點的,比如石長老只是不會表達愛,他刀子嘴豆腐心,表面嚴厲,實則對義子關愛滿滿;再看靈兒的父親巫王,在他迂腐的表層之下,也有君王仁愛的一面。

這些配角跟主角一樣讓人念念不忘,甚至個別配角的故事都可以拿出來單獨拍成一部劇,像阿奴與唐鈺青梅竹馬的情誼,青兒、聖姑、酒劍仙、劍聖之間的感情糾葛,姜生、女苑二人的悽美愛情。

當配角不圍着主角轉時,故事線自然精彩起來,這也是《仙劍一》能成爲仙俠劇巔峯之作的原因。二、個性鮮明、無主配之分的武俠羣像劇

如果說《仙劍一》裏的絕對主角是李逍遙,那麼《天下第一》則看不出主配之分,正如片名所說,劇裏面的每個人都在尋找真正的天下第一,或爲權,或爲義,或爲忠,或爲情,或爲自由。

作爲一部原創武俠劇,《天下第一》最出彩的地方不止是乾脆利落的武打戲,還有個性鮮明的人物們,比如,類似梟雄的朱鐵膽,他身爲皇室後裔,骨子裏自帶傲氣,所以,他看不上曹督公的所作所爲。

可朱鐵膽也不是正人君子,他慣會審時度勢,在羽翼未滿之前,他小心翼翼,等到時機成熟,他方顯露出野心,而素心與他而言,不止是真愛那麼簡單,或許僅是年少的一個執念—那些他曾失去的,他都要親手奪回來,這其中包括帝位。

說來,《天下第一》裏的女性角色,真的各有特色,上官海棠聰慧講義氣,素心溫婉識大局,雲羅嬌俏不野蠻,雪姬的人設更如同白月光,而她的妹妹飄絮心狠又重情。

當然,這裏面還有兩個小配角值得一提,一個是鄧超飾演的皇帝,他的戲份不多,可敏感多疑的君王形象有了;而李建義飾演的曹督公,爲權而活,一生追求武功天下第一,但到頭來,他又十分在乎自己的名聲,可見作爲太監,他有自卑的一面。

古早羣像劇,爲什麼讓人懷念?主要因爲主角、配角都是有血有肉的人,而不是推動劇情的紙片人。三、爲什麼羣像劇越來越少

現在,熒幕上的電視劇都以“大女主”、“大男主”作爲營銷賣點,殊不知,好的電視劇不是凸顯主角的,能否做出羣像的感覺,纔是一部劇最應該關心的地方。

你看那些年大熱的劇集,哪一部不是羣像劇?像穿越劇《步步驚心》,根本不是因爲題材火的,而是劇裏生動鮮活的主配角們,每一個人的故事都讓人唏噓不已。

那麼羣像劇爲什麼越來越少?

第一,編劇功力不夠,自IP改編成風后,各類網絡小說被搬上熒幕,製作方或借用原作的名氣宣傳,或進行簡單化改編,一方面因爲能力不行,一方面因爲時間不夠。

第二,強烈的戲劇衝突,容易引發關注。創作羣像劇的劇本需要時間,製作方等不及,所以他們只能弱化人設,將配角或主角變成工具人,在這種狀況下,被罵也能帶來熱度。

怎麼說呢?影視劇已經淪爲快餐式產品,製作方不用心也極爲常見,但是,筆者還是希望國產劇能再出一些羣像劇。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