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末年,是一個內憂外患、多災多難的歷史階段。因爲攝影術的普及,人們用照相機拍下了那個年代的真實畫面。今天咱們就刊發一組由侵華德軍士兵拍攝於1900年的老照片,地點北京,包括市容市貌、百姓生活和聯軍活動等內容。

聯軍軍官與商販。

1900年8月15日,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在此之前,慈禧太后和光緒皇帝逃跑了,清軍隨扈西去,城內有錢、有權的也跑了,只剩下哀苦無告的平民留下。聯軍設立“北京管理委員會”,以進行殖民統治。

北京街頭的馬車。

馬車上插着一面外國旗,可能被聯軍徵用了,也可能是車伕用以自保。

被德軍士兵逮捕的恩海,戴着腳鐐。

恩海是滿洲正白旗人,清朝禁衛軍神機營霆字隊槍八隊章京,1900年6月槍殺德國駐華公使克林德。八國聯軍侵入北京後,日軍抓獲恩海,將其移交德軍。同年12月31日,被德軍在東單牌樓克林德身亡之處斬殺。這一年恩海25歲,看上去像是52歲。

德軍行至南口長城附近。

八國聯軍佔領北京後,德軍繼續西進,侵略山西。此時長城附近已無清軍駐守,進入山西的路途中只遇到輕微抵抗。大家注意照片標紅框處,一個德軍士兵正在牆根小便。

外城正門永定門。

照片中城樓和箭樓都有受損的痕跡。英軍在永定門城樓下鑿開了西側的城牆,修建了直至天壇西門的鐵路,以方便火車往來運輸物資。

法軍士兵監督下,苦力正在喫飯。

八國聯軍在侵華過程中,強迫普通百姓和被俘虜的清軍士兵充當苦力,爲其轉運武器、糧草、傷員,以及劫掠而來的財物。英軍甚至在山東組建了一支由中國人組成的軍隊,在攻打天津、北京時爲其衝鋒陷陣。

聯軍新修了進城鐵路。

車廂裏的乘客是他們強行徵用的苦力。這些苦力手無寸鐵,無力與全副武裝的列強士兵對抗,只好就範。

在戰火中被毀的前門箭樓。

衆所周知,前門與紫禁城相距不遠,前門被炸,紫禁城圍在旦夕。這個觸目驚心的殘跡,訴說着大清王朝當年所經歷的屈辱。

街頭的攤位,周圍很熱鬧。

後面的洋藥店已經關門,當年義和團運動的目標就是“滅洋”。

街頭的剃頭師傅。

看到這個場景,大家有沒有想到一個歇後語?“剃頭挑子——一頭熱。”師傅的扁擔一頭挑着凳子,凳腿間夾置抽屜,放工具,這是涼的一頭;一頭挑着小火爐和水盆,正是熱的一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