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視導讀:爲了突出國內綜藝同質化嚴重的重圍,騰訊既《心動的信號》成功之後,去年又本土化了一檔職場觀察類真人秀 《令人心動的offer》。

第一季的大熱讓第二季的職場配置成功升級,設置在了頂級紅圈律所君合。演播廳也由於撒貝寧、何炅和精英律師徐靈菱等的加入變得更加精彩。節目僅播出兩期就引起熱議,卻不是因爲對職場新人的鼓勵和積極引導,反而更多的是各種冰冷赤裸的人間真實。

無處不在的歧視

節目從面試開始完完整整地向觀衆展示職場新鮮人在業內頂尖律所的實習歷程,可能紅圈的光環太過耀眼,面試官們習慣性的挑剔使節目充斥着各種刻板印象。

三個接受面試的女生中就有兩個被問到了家庭和事業的關係,而五位男生則沒有一位受到這樣的詢問。

長期以來,這種職場隱形性別歧視一直困擾着事業女性,即使是行業翹楚,她們也不免會接收到這類聲音。“英倫玫瑰”凱拉奈特莉在一次頒獎典禮上就就此問題毫不客氣地嗆聲過媒體。

知恥而後勇,歐美的政治正確近些年幾乎令性別歧視在職場銷聲匿跡,國內的綜藝卻堂而皇之地以此作爲面試女性的評判標準之一,令人咋舌。

節目裏還出現了對第一學歷的歧視。一位經歷豐富的求職者,在本科平平無奇的情況下爲自己爭取到了一份漂亮的研究生履歷,也有着不錯的工作經驗,以及在第一次考覈中,成績被由何老師和撒老師、精英律師還有老闆組成的加油團評選爲第一名。

但一切都是徒勞的,幾位身居律所高位的考官們在開頭就毫不掩飾對他的輕視。而本科即原罪更是被,加油團認可的第一名被君合毫不猶豫地打爲倒數第一的節目內容,展現得淋漓盡致。

隱形的壁壘,真實的焦慮

雖然熱度高漲,但與令人回味嚮往的第一季相比,本季似乎主要因爲散播焦慮才如此引人注意。

最奇怪的觀感在於,觀衆們在這季裏絲毫感受不到大部分實習生,有爭取“心動的offer”的心,他們有意無意流露出:我只是來亮個相,體驗生活,除了這個offer,我還有無數條金光燦燦的康莊大道可以走。

這些年輕人各個擁有不俗的履歷,光鮮亮麗的外表,是世俗意義上的精英,別人家的孩子,可一旦他們暴露出了自身的背景,開保時捷上班的實習生啊,自費念斯坦福llm自稱不熟悉中國法律的凡爾賽王者啊,很多成績的含金量就心照不宣地打了折扣。

而考官們對有着優越出身的實習生的毫不掩飾的偏袒,和對第一學歷不甚了了的求職者明顯的傲慢的雙標,無時無刻不再強調,階級固化的既得利益者們冷漠的嘴臉。

精英的誕生

也許是由於收入和接觸的人羣上升,身居高位的考官們才如此地不食人間煙火。但卓越的,金字塔尖上的一羣人在業界本該是專業的,有人情味的。

爲什麼是應該,就因爲他們是精英,所以要在各個方面有高於普通人的標準,這就是普通人對於精英的期待,和認爲應該符合身份的修養,這也是他們自己值得優越的地方。

反觀凡爾賽鼻祖,一路順風順水的標準精英本人,觀察嘉賓小撒。

他在節目中表現出的豐富同理心,在其他觀察嘉賓大部分站隊公司立場的情況下,堅持從普通實習生們的角度出發,思索問題,當真體現了一個有着社會責任感的精英的良心。

結語

點擊率,熱搜,爭論都是判斷一個綜藝成績的標準。但《令人心動的offer》這樣一檔聚焦當代優秀年輕人求職路的綜藝,不應只追求娛樂指標,它天然帶有宣傳的職能,如果它能多一點大局觀和人文關懷,路會長得多。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