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開放金融 智創未來

11月11日,在第十五屆21世紀亞洲金融年會主論壇圓桌對話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曾剛擔任嘉賓主持,建設銀行普惠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李曉芳、雲南信託總裁舒廣、興業銀行零售網絡金融部總經理詹志輝、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教授兼庖丁科技首席科學家羅平等資深從業者齊聚一堂。

他們就“數字經濟的金融機遇”話題展開探討,結合各自的工作經驗和深厚積累,分享了他們對於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的真知灼見。

在數字經濟時代,金融機構數字化轉型已經成爲共識,至於如何轉型,大家有着各自的實踐和思考。

比如,對於當前建設銀行數字化的發展階段,李曉芳認爲,數字化纔剛剛出發,數字化本質目標是“以人爲本”,而且要忠實於用戶的極致體驗,數字化的發展還將爲社會、爲企業帶來更多便捷、高效的服務體驗。

國有大行運用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之樣本

“建設銀行原來主要聚焦大行業、大企業,2018年5月普惠金融成爲建設銀行三大戰略之一,運用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發展。今年建設銀行也成爲首家普惠金融貸款餘額破萬億的銀行,我們對數字經濟的金融機遇這個話題感受很深刻。”李曉芳坦言,數字經濟對國有大行產生了巨大的內生動力和技術支撐。

李曉芳表示,近年來,建設銀行聚焦小微企業融資痛點難點,充分發揮科技和數據優勢,圍繞“數字、平臺、生態、賦能”開展創新,內部挖潛和外部共享並重,以大數據手段分析小微企業生產經營和信用狀況,打造了“小微快貸”線上化數字化產品體系,並逐步構建了“批量化獲客、精準化畫像、自動化審批、智能化風控、綜合化服務”的普惠金融新模式。

同時,建行針對互聯網經濟和客戶移動端自助化消費的特徵,進一步從客戶感受和體驗出發,於2018年在國內銀行業首家推出“建行惠懂你”手機移動端服務平臺。“建行惠懂你”專門面向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提供7×24小時服務,方便快捷,客戶體驗和市場反響良好,上線兩年多時間,訪問量已突破1億次,認證企業超過400萬戶。正是得益於數字技術和金融科技的發展,建行普惠金融業務創新不斷,也越做越順暢。

李曉芳進一步介紹,“建行惠懂你”平臺有幾個核心能力:一是實現精準測額,可見即可貸,貸款額度測出來多少基本可獲貸多少;二是支持在線股東會,線上小企業包括個人可以召開股東會,所有電子簽名利用了區塊鏈技術,不可篡改;三是數字生態、平臺賦能,通過將平臺“出海”,融入到頭部互聯網平臺、政府、園區等場景,實現場景化、數字化生態銜接。

此外,李曉芳介紹,11月6日建設銀行發佈了“創業者港灣”,通過投貸聯動等服務方式,助力創業創新小微企業成長。

“總行搭臺、分行唱戲”,數字化轉型是全面系統工程

作爲國有大行,建行運用金融科技構建普惠金融新模式,取得良好發展實效。那麼,股份行如何進行數字化轉型呢?

作爲股份行代表,興業銀行零售網絡金融部總經理詹志輝表示,疫情之後,尤其是近年來金融科技的普遍應用,手機銀行已經不是簡單的自助渠道,而是經營平臺。

“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除了高層重視,還要有明確的組織,以及有人定方向,有人管理目標的實施過程,更主要的是,要有相應的財務資源配置,以及相應的組織架構保證。”詹志輝坦言,“總行搭臺,分行唱戲。數字化轉型是全行的事,是一個全面、系統工程,全行上下都要一起做。當然,這離不開科技賦能、科技興行的發展理念。”

具體來說,第一,興業打造開放銀行,構建連接一切的能力。構建生態與參與生態並舉,形成F端、G端、B端、C端聯動,打造連接一切的能力。

第二,今年成立智慧銀行小組,希望把興業打造成智慧的銀行。圍繞智慧化銀行,提出建設主題,圍繞智慧連接、智慧產品、智慧大腦、智慧運營、基礎設施和風控等六個主題展開。

第三,強調社交化的服務,全面提升金融服務的溫度。“從服務客戶的角度,線上平臺是一個經營平臺,有金融服務、城市服務、商城、公益等,也希望在扶貧、普惠方面多作貢獻,跳出銀行做銀行。”詹志輝說。

詹志輝接着說,今年興業也在發力零售和財富轉型,通過線上銷售理財產品,十分火爆,交易量幾乎都在線上。不僅如此,今後希望客戶在興業買理財,也可以很容易獲得消費貸,目前正在上海分行試點,將盡快推給廣大客戶。

信託行業數字化轉型剛剛開始,拓展服務邊界

“在中國,銀行是提供金融服務的主力軍,與銀行相比,信託要發揮自身優勢,在一些領域多做嘗試。”作爲信託行業代表,雲南信託總裁舒廣舉例,雲南信託和醫藥類公司合作落地了區塊鏈項目,通過區塊鏈技術,上游供應商將應收賬款憑證推送給信託公司,雖然這類合作模式還處於摸索推進階段,但嘗試下來,有一定的效果,構建了金融與應用場景的融合。

舒廣表示,相對來說,信託服務人羣比較有限。以雲南信託爲例,在消費金融、農村金融等普惠金融業務深入拓展之前,累計服務一萬多名客戶。

“數字經濟的發展利於拓展信託服務的邊界和客戶羣體。比如,我們運用數字技術,一方面,開展普惠金融服務,爲更多客戶提供了資金服務;另一方面,爲更多羣體提供資產配置,通過科技賦能,實現一鍵自動化配置、覈算、估值等,讓更多人享受信託服務帶來的便利。”舒廣表示。

“舉個例子,以前三年服務一萬名客戶,現在三年,可以服務六百萬名客戶。沒有數字技術的應用,這是不可能做到的。”在舒廣看來,信託數字化、智能化的作用,利於提高金融機構的風險評估和定價能力,如此一來,就能服務以前不能服務的客戶,把成本降下來。

舒廣最後總結:“信託行業的數字化轉型剛剛開始,下一步,應該繼續加大IT投入,通過科技力量,不斷提高效率,降低服務客戶的成本,同時幫助客戶把風險控制住,這是信託行業努力的方向。”

金融機構中後臺數字化並不高,還有很多空間

聽了建行、興業、信託等金融機構資深從業者的發言,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副教授、庖丁科技首席科學家羅平表示,他是技術背景,在搞研究,但這幾年深切感受到,在各金融業務條線中,都有了數字化運營的概念。

雖然各家金融機構都在發力數字化轉型,不過在羅平看來,金融機構中後臺業務數字化並不高,還有很多空間。

“現在很多金融科技公司,主要關注金融機構業務的前端,包括獲客、個人和企業的信貸風控等。從技術的角度,風控的效果由數據和算法決定,但個人覺得,算法的作用沒有那麼大。如果能夠獲得客戶更多的數據,在喫穿住行各方面,風控效果會好很多。”羅平坦言。

羅平表示,除了前端,金融機構還有中後臺的條線,其數字化程度相對來說並不高。金融行業中後臺都是文檔密集型行業,存在大量的繁瑣工作,需要人工處理,比如信貸部門的報告、理財產品說明書等。因此,在文檔智能產品應用方面,還有很多空間。一方面,能夠體現出技術的價值,進一步減輕中後臺工作的負擔;另一方面,也能提高文檔工作的合規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