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密尔顿追平舒马赫的“七冠王”纪录

雨夜,雨战。58圈。1小时42分19秒。

这是汉密尔顿的第94个分站赛冠军。已是第94次重复,为何他喜极而泣。

因为这还是汉密尔顿的第七个车手总冠军。之前写下F1“七冠王”纪录的,是“车王”舒马赫。

11月15日,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公园赛道,每一个在现场目睹汉密尔顿冲线夺冠的观众,也许都明白,这一次,不是历史的重演,而是一页新的历史翻开。

赛后,汉密尔顿喜极而泣

十年,奇迹重现

结果其实并不意外。

上一次伊莫拉站比赛后,汉密尔顿将车手积分榜的领先优势扩大到85分。在本赛季仅剩下4站比赛的情况下,他将总冠军收入囊中只是时间问题。

排位赛第六不是问题,雨战不是问题。没有谁能阻挡F1新王的引擎轰鸣。

在第37圈反超至第一后,汉密尔顿用一套半雨胎坚持到最后,而其余17位车手至少两次进站换胎。而他,竟用这一套半雨胎跑出了1分39秒572的全场第二快单圈成绩。

汉密尔顿冲线夺冠

土耳其是汉密尔顿的福地。大奖赛历史上几乎所有冠军都来自头排发车车手,只有两人例外——一个是2009年的巴顿,另一个就是2010年的汉密尔顿。

十年后,这个英国人完美复刻了这一奇迹。

梅赛德斯车队更不会忘记这个雨夜,征服伊斯坦布尔公园赛道后,目前赛历上的所有赛道都已经刻下他们的冠军印迹。

土耳其大奖赛正赛最终成绩

谁是F1历史最佳

曾经,舒马赫一骑绝尘时,他常常把“纪录就是用来被打破的”挂在嘴边。因为在他之前,从未有一位车手能将一个又一个纪录踩在脚下。

汉密尔顿从小就将舒马赫视为偶像,而他正在打破偶像的伟大纪录。

2007年,舒马赫第一次退役,汉密尔顿也在这一年成为F1职业车手,虽然没能创下新秀夺冠的壮举,但绝佳的天赋和超强的求胜欲让他在第二年就拿下职业生涯首冠。

即便如此,2013年拿到加入梅赛德斯车队后的首胜时,也没人能预料到他接下来飞速上升的轨迹。

如果说之前的汉密尔顿还在向着无限接近舒马赫而努力,土耳其站的第七个车手总冠军,则引发了人们关于“谁是F1世界的GOAT(历史最佳)”的争论。

舒马赫和汉密尔顿,谁是F1世界的GOAT?

就像乔丹和科比,马拉多纳和C罗、梅西,桑普拉斯和费德勒、纳达尔、德约科维奇,这个问题很难得出定论。

更何况在F1项目里,不同年代的规则、赛车都不相同。

从职业成就上看,汉密尔顿在赛道上显示出无与伦比的统治力,在F1历史记录上或许将“后无来者”。

加上土耳其大奖赛的奖杯,汉密尔顿共夺得94个分站冠军,超过舒马赫的91个。取得这一成绩,前者只用了14年,而后者用了19年。

除了最快单圈,汉密尔顿在杆位、登上领奖台次数、领跑场数、拥有胜绩赛道、代表同一支车队夺冠次数等指标上都已经全面超越舒马赫。

两人车手总冠军数目前持平,但要看到汉密尔顿还没有停下刷新记录的脚步。

“我有时在想,天啊,我已经35岁了,但我的身体依然强壮。当然,我不可避免地想自己的状态什么时候会走下坡路,但目前来看,这样的时刻还未到来。”

虽然汉密尔顿还没有和梅赛德斯完成续约,并且在本月初一度声称不能保证自己在2021赛季还留在F1。但不少观察家认为二者大概率会续约,因为彼此有强烈的共同欲望,而且“七冠王”殊荣会带给英国人很大的谈判砝码。

汉密尔顿没有停下刷新记录的脚步

车手与车,谁更重要

在很多车迷为F1王座更迭欢呼时,也有不少人认为汉密尔顿难以撼动舒马赫的地位。

伦敦《金融城早报》就曾撰文表示,“即使汉密尔顿打破了舒马赫的记录,在某些人看来,他依旧不是F1这项运动中最伟大的运动员。”

一些车迷的声音更加尖锐:“现在的F1,看车不看人。”在他们看来,汉密尔顿之所以能全面赶超舒马赫,单纯是因为赛车跑得快。

尤其是2010年之后,F1新规统一了赛车轮胎,并禁止进站加油,赛车性能在比赛中的权重进一步加强。

在赛道上,性能卓越的赛车是车手的取胜利器,随着科技的发展,这一影响愈加显著。

曾三夺土耳其大奖赛冠军的马萨对此感受很深,“伊斯坦布尔公园赛道的8号弯绝对是一个惊人的弯角,在我参赛的年代,想在那儿全油门过弯非常困难。反观现在赛车的圈速和抓地力,我觉得车手会在一圈中的大部分时间做到全油门。”

车手与车,缺一不可

但这并不意味着车手的个人实力可以被忽视。要知道罗斯伯格使出浑身解数才在汉密尔顿手中抢下一个总冠军,博塔斯自2017年加盟以来一直被汉密尔顿全面压制。

更不用说在那个群雄逐鹿的年代,刚出道的汉密尔顿就强势得让作为队友的两届世界冠军阿隆索“很不舒服”。

回到这次土耳其大奖赛,汉密尔顿一胎到底可不是头昏脑热做出的鲁莽之举。其实,车队也曾建议他更换新胎,但他更相信自己的判断。

“我觉得这不是进站的好时机,因为轮胎变得越来越好,正是我需要的状态,幸运的是中性胎一直保持着工作温度。”

无论时代如何发展,驾驶赛车的永远是有血有肉有想法的人。在F1的世界里,车手与车一样重要,这也是赛车运动令无数人热血沸腾的重要原因。

时间会留下什么

F1虽然是一项高度程式化的运动,但它塑造出的车手性格却千变万化,尤其是站在最顶端的那些王者。

和舒马赫的领袖气质不同,汉密尔顿即便荣誉等身,也总招黑。

出席伦敦时装周,他花哨艳丽的服装搭配被不少时装杂志诟病;发布音乐专辑,却被吐槽歌词低俗露骨;带头为反种族歧视运动发声,却因为号召所有车手比赛前下跪被推上风口浪尖。

英国人自己也无奈地说:“我总是会受到负面关注。”

汉密尔顿出席伦敦时装周

汉密尔顿的强势性格和彪悍驾驶风格同样引来无数非议。2008年加拿大站撞到莱科宁、日本站撞到马萨、巴林站正赛撞了阿隆索。2010年澳大利亚站与韦伯相撞,意大利站跟马萨撞车。

但汉密尔顿真正让车迷印象深刻的,当属2011年与马萨的六连撞。

5月在摩纳哥把马萨撞退赛,7月在英国和马萨轮对轮碰撞,9月在新加坡追尾马萨。此后,二人在意大利、日本和印度的赛道上接连3次“亲密接触”,沦为该赛季茶余饭后的谈资。

这可能也是为什么英国人去年在加拿大站练习赛失误撞墙后非但没收到安慰,反而招来很多冷嘲热讽。“这是汉密尔顿上一次撞车后,我人生中最好的时刻。”“他应该在正赛撞车才对。”

其实,舒马赫年轻时也曾被贴上“危险驾驶”“不择手段”的标签。

1994年,积分榜仅有1分优势的舒马赫在收官战直接撞向险些超过自己的达蒙·希尔,以双双退赛保住自己的冠军头衔。

舒马赫年轻时也是个让人爱恨交加的矛盾结合体

1997年,舒马赫在欧洲大奖赛故技重施。但最后竞争对手维伦纽夫以第三名完赛并拿下世界冠军,退赛的舒马赫直接被取消全年积分,剥夺年度亚军。

但随着时间推移,留在人们记忆深处的是舒马赫的7个世界冠军,而非那些争议。

就此而言,汉密尔顿如今正奔跑在前辈曾走过的路上。尽管职业生涯饱受非议,但作为F1领域首位黑人车手,作为赛场上特立独行的存在,他的成绩不会被时间磨灭。

他是纪录的终结者,也是未来的开创者。梅赛德斯奔驰车队领队沃尔夫就曾表示,可能要到十年甚至二十年后,人们才会意识到汉密尔顿的伟大。

时代不同,喜好有别,关于F1史上最佳的争论依然会持续下去。但有一点毋庸置疑,舒马赫和汉密尔顿让很多年轻人在赛车的轰鸣中找到一生所爱。

也许是因为,那些澎湃的激情,来自我们每个人血液中与生俱来的流淌。

本期编辑:李洋

图片来源于网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