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社區同寫春聯共迎新春

社區大學書法課

社區大學插花課

第一書記帶貨直播

安康端午包糉子

近日,大連市2020年“百姓學習之星”“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及“優秀社區教育院校”名單在大連社區大學微信公衆平臺上進行了公示。

根據《教育部辦公廳關於舉辦2020年全面終身學習活動周的通知》《遼寧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做好2020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的通知》《大連市教育局關於做好2020年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的通知》要求,受大連市教育局委託,大連市社區教育指導中心組織全市開展“百姓學習之星”“終身學習品牌項目”“優秀社區教育院校”遴選活動。經各區(市、縣、先導區)有關單位推薦,市社區教育指導中心組織專家遴選,報市教育局原則同意,決定授予崔淑敏、王冠等97名同志爲大連市2020年度“百姓學習之星”稱號(其中崔淑敏等12位同志爲2020年“事蹟特別感人的百姓學習之星”);授予城關歲月之聲合唱團、萬人太虛拳推廣行動等推薦的67個項目爲2020年度“終身學習品牌項目”稱號(其中城關歲月之聲合唱團等12個項目爲2020年“特別受百姓喜愛的終身學習品牌項目”);授予中山區市民文化中心、大連市西崗區教育事業服務中心等16家單位2020年“優秀社區教育院校”的榮譽稱號。

社區教育作爲我國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建設的重要內容。大連市從實際出發,在推進終身教育體系構建的過程中大力推進繼續教育,有效激發社區教育效能,助力大連城市發展。市教育局7月份主辦的“社區教育工作推進會”對疫情常態化下我市社區教育如何開展抓落實,做出了新部署,提出了新要求,再次吹響了社區教育新發展的進軍號。

補足短板 夯實基礎穩進步

在社區教育的進程中,大連起步較早。2001年,教育部啓動了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建設項目,在全國第一批社區教育實驗名單中,甘井子區社區學院率先成爲全國社區教育實驗區之一。2008年成爲全國首批社區教育示範區,較早的開啓了全市社區教育的試驗與探索工作。近年來,我市對社區教育的關注度不斷增加,各區市縣逐步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營造了全市社區教育濃厚的學習氛圍。爲補足短板,市教育局圍繞體制機制、師資隊伍、課程資源及機構設置等方面建立了市社區教育指導中心、社區大學、老年大學等機構,從頂層設計出發,統籌全市社區教育資源,全面推進社區教育工作。

社區教育工作,課程是基礎。在去年的社區教育課程建設中,爲滿足社區居民學習需求,服務社區居民的終身學習,社區大學以市民實際課程需求爲根本出發點,結合全民終身學習活動周精神,向市民提供了包括插花、茶藝、心肺復甦、模特、舞蹈在內的多種類課程,在全市開展了“免費送課進社區”活動。活動爲期一個月,共計送課100節,全市各區(市、縣)社區學院共計開放社區教育課程554節,市民參與逾萬人次。

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對增強人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對經濟轉型、科技創新、文化繁榮、民生改善、社會和諧具有重要的支撐作用。當前,全市社區教育工作穩步開展,發展也需進一步平衡,且待“星星之火”成爲“燎原之勢”。目前,在全市13個區市縣中,已基本實現區級社區學院、街道社區學校和居委會教學點三級社區教育網絡的全面覆蓋,在涉農街道和鄉村試點成立社區學校和教學點,夯實我市現有社區教育基礎。全市現有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4個,實驗區1個,省級社區教育示範區6個;國家級社區教育示範街道28個,省級示範街道25個;縣級社區教育機構11個,鄉鎮(街道)社區學校120個,社區(村)教學點685個,在夯實基礎的前提下,社區教育工作穩步推進。

鼓足幹勁 振奮精神抓落實

幹勁是社區教育工作者作爲社會基層單元的必備要素,也是不斷推動社區教育工作前進的動力源泉。市教育局在歷年的社區教育工作推進會上都以“全面發動、全域推進、全民參與”的工作態勢鼓勵全市社區教育工作者鼓足幹勁,力爭上游。社區教育工作在任何時刻都不能鬆懈,在防疫情、促發展的關鍵時刻,落實社區教育的“善學促善治”更是爲全市社區治理提供方法論。

“停課不停學” 落實在課堂

疫情期間,我市社區教育充分發揮線上優勢,組織居家抗疫的居民在線參與“樂學課堂”的學習。線上課堂通過組建微信羣的方式,搭建線上學習平臺,爲市民免費開放線上公益課堂。線上開放7個班級羣,包括花藝、茶道、中西方繪畫、書法、聲樂和形體舞蹈,羣內最高參與人數達2800餘人,課程參與率高達80000人次。“樂學精神”正能量,努力爲廣大市民提供最專業的社區教育(老年教育)服務,用豐富多彩的線上社區教育活動,活躍廣大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幫助大家以積極健康的心態度過這一特殊時期。

以“藝”戰“疫” 落實在比賽

雖然疫情耽誤了線下課堂,但爲了豐富市民的學習生活,給予他們更多的快樂感與滿足感,社區教育在教學之外還積極舉辦包括“最美社區人”徵文比賽、“唱響濱城”歌唱比賽以及繪畫、書法、攝影、插花等才藝比賽。市民踊躍報名參與,各項比賽共收到投稿作品1203幅,作品涵蓋我市包括長海在內的11個區、市縣及先導區。

隊伍“充電” 落實在培訓

7月中旬,市教育局主辦了“2020年大連市社區教育工作者骨幹、專幹培訓班”。根據疫情防控要求,通過“線上線下”“主會場+分會場”的形式進行培訓。來自各區縣社區學院的負責人、社區街道的骨幹、專幹等工作者433人蔘加了爲期三天的6場線上線下培訓,培訓數達2500人次。

激發活力 創新品牌謀發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社區教育要以創新煥發活力,大膽求索,不等不靠,敢闖敢試,敢爲人先。以“騰籠換鳥鳳凰涅槃”之勢探索社區教育案例,講好“濱城”故事,加快實現大連本土特色社區教育品牌。

創新催生動力,社區教育形式創新。爲助力社區教育均衡發展,進而推進脫貧攻堅任務,市教育局指導市社區教育指導中心針對金普社區學院到莊河開展“助力脫貧攻堅抗疫送教在行動”的社區教育主題志願服務活動。組織者爲莊河市提供了防災減災備災知識培訓,助力疫情後期社區工作;安康端午編繩包糉,傳統文化社區安家;第一書記帶貨直播,助農扶貧貢獻力量;全面調研社區工作,助力學習品牌建設。社區教育跳出“框架”,積極探索新思路、新模式、新方法,助力鄉村振興,把創新作爲推動社區教育發展的“牛鼻子”。“一對一結對幫扶”活動作爲社區教育形式的創新,如春風送暖,搭建了金莊兩地之間交流的橋樑,推動我市社區教育水平的均衡發展,實現了優質教育資源的共享。

創新激發潛力,社區教育載體創新。“樂學課堂”,爲宅在家的市民提供學習支持服務。社區大學網站結合現有資源,推出移動終端“小程序”的解決方案,建立數字化社區教育平臺,統計市民線上參與率,創建我市學習地圖、學習成果目錄,積累學分轉換,也是更適合老年人學習的便利方式。社區大學與學分銀行提出“讓數據去跑路”的方式,重點考慮在完備的頂層設計之下,不重複建設資源平臺爲主要目標,如何將社區大學大數據與我市學分銀行對接,努力實現前期的學分積累與後期的學分轉換。載體創新在“互聯網+”時代下激發社區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潛力,進一步探出新路子、闖出新天地。

創新煥發活力,社區教育內容創新。沒有思想上的破冰,就難有行動上的突圍。推動我市社區教育煥發活力的高質量發展,還要靠社區教育內容創新。在疫情期間,社區教育工作在提供滿足市民基本需求的課程以外,同時關注社區人員心理健康,特別邀請多位心理專家學者做專題講座,與大家分享武漢抗疫期間一線心理援助經驗,同時爲社區教育工作者提供心理健康疏導的方法,幫助大家建立良好的工作和生活心態。待疫情退去,市教育局將組織社區工作者開展防災備災演練,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內容創新功能,促進社區治理與社會和諧。

更好的教育、更美好的生活,這不僅是一個美好的教育願景,更是大連市經濟社會發展給廣大市民帶來的實實在在的收穫感和幸福感。社區教育作爲繼續教育,其代表着更好的教育,而更好的教育本身就是更美好的生活。讓我們每位市民的生活因社區教育而更加美好,這就是社區教育帶給大連學習型城市的發展目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