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中工招商網

我國地鐵發展史,由北京地鐵1號線掀開了第一幕。當時作爲戰時需要修建的地鐵1號線,現在在北京的軌交版圖中,仍然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

而瀋陽,作爲第二個動工地鐵的城市,成爲了全國內陸第十一個開通的城市(不包括港澳臺)。

而這條地鐵,就是瀋陽地鐵1號線,開通於2010年的這條地鐵,其實早在1966年的冬天就可以開建了。

一、夭折於“文革”‍

在上個世紀的六十年代,在中央的特別指示(“2·4”指示)下,北京、上海、瀋陽被要求做好地下城防建設。作爲老牌的中心城市,重工業基地之一,爲兼具城防備戰和運輸功能,瀋陽地鐵的建設想法,應運而生。

於是,在1966年的12月,遼寧批覆了瀋陽《關於瀋陽市地下工程試驗工程的請示報告》。

1966年根據規劃,瀋陽市地鐵工程佈置以市中心廣場爲中心,北至北陵公園,南至遼寧工業展覽館,西經瀋陽站至鐵西廣場,東至中捷友誼廠旁的環城路,構成東西、南北立交的兩組地下鐵道運輸幹線。

這個請示報告正式批准的情況下,在大東區東北大馬路上,瀋陽地鐵1號線,正式開工。

在1974年後,瀋陽地鐵1號線正式動工,當時的線路是:趙家溝—陶瓷廠—冶金局—東站—大西菜行—市委—交通銀行—太原街—鐵西廣場。本來預計三五年完工的工程,由於技術難度和資金困難。地鐵修了停,停了修就這樣斷斷續續修了8年,後來確實克服不了困難才宣佈暫停。

但是那個時候,正是文革處於上升發展的時候,受大環境的影響,瀋陽地鐵1號線,終於是“夭折”在了文革的影響下,被迫停建的瀋陽地鐵1號線,開始了被歷史的灰塵掩埋幾十年的生涯。

雖然那時候的地鐵號線,被迫停建,但是屬於六十年代的瀋陽的輝煌,卻一直都沒有結束:瀋陽擁有全國694個限額以上項目26個,其中瀋陽第一機牀廠、瀋陽風動工具廠、瀋陽電纜廠、瀋陽松陵機械廠、瀋陽黎明機械廠等6個項目被列爲全國156項重點工程之一。

二、兩次籌建

進入九十年代,那時候北京天津的地鐵已經開通運營,在技術上得到了重大的突破。於是在1990年,瀋陽市啓動瀋陽輕軌一期工程建設,並在1992年獲批准立項。本以爲這次能夠順利開建的瀋陽地鐵1號線,在1993年被批准了可研之後,又因爲各種原因(有人說是資金短缺),暫時擱淺。

之後,國務院辦公廳一紙《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暫停審批城市地下快速軌道交通項目的通知》,讓瀋陽的地鐵進程不得不暫停了5年。到了1998年,瀋陽第三次籌建地鐵並於1999年冬天,將一期工程項目建議書上報了國家發改委。次年一月,瀋陽地鐵1號線一期工程項目研究報告通過專家組評審。

但是,瀋陽第三次的1號線籌建,仍然“胎死腹中”。在2002年通過初審之後,同年的10月,國務院給了瀋陽和杭州、上海M8號線“先不宜立項”的批覆。

三、破冰來襲,終成地鐵夢

2003年10月,國務院發佈了《關於加強城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管理通知》(2003年81號文),同一個月,瀋陽市編制並上報《瀋陽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2003—2010)》,規劃近期建設地鐵一號線一期工程(地下線路全長22.2 km,設18座地下車站)和地鐵二號線一期工程(地下線路全長18.65 km,設17座地下車站),工程總投資171.8億元。

在同一個月快速上報了《瀋陽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正是說明了,瀋陽關於地鐵的報建一直在“備戰”狀態。雖然歷經了幾次停建,幾次的不批,但是瀋陽很快就抓住了時機。

2004年10月,遼寧省人民政府正式上報《關於報請國務院批准瀋陽市快速軌道交通建設規劃的請示》;2005年8月6日,《瀋陽地鐵建設規劃》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

於是,在2005年11月1號線一期工程,正式動工,到2010年9月,瀋陽地鐵1號線,正式開通運營,至此結束了瀋陽1號線漂泊的“生涯”。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