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越来越多的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有着类似的重点,他们都想让自己的孩子保持独立。

和“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一样,我们也提倡孩子自己学技术,自己去成就自己;但是不同的是,我们现在的育儿目标是要和我们保持相对的独立性。

希望孩子们能够独处,当他们离开父母时,能够坦然面对生活。不想让孩子成为我们自己的翻版,也不想成为帮助我们实现梦想的工具。曾有太多的父母把自己年轻时的遗憾或梦想强加给孩子,让他们为我们实现愿望,对孩子来说,这是不公平的。

想让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而存在,拥有自己的梦想,自己的喜好和品位,他们可以顺从自己的梦想去奋斗,可以选择去实现自己的期望。

所以,怎样帮助他们独立生活呢?允许他们自己面对,自己决策,自己做事,自己承担各种问题所带来的影响。对父母来说,这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当面对刚刚学会穿衣的孩子们,他们自己艰难的穿衣穿裤时,身边等待的家长们心急如焚,简单而简单的一个动作,对孩子们来说似乎异常复杂。这段时间,我们很难克制自己不参与其中。

面临孩子在学习问题上的苦恼与纠结,我们也很难做到袖手旁观,不去帮忙。

在孩子们磨磨蹭蹭的面前,我们似乎无法做到视而不见,置之不理。

要让孩子独立成长,我们父母太过不能独自面对。

对着3岁的孩子,我们每天都告诉他们“多吃蔬菜有营养”“来妈妈帮你系鞋带”“你渴了,喝水”“你困了,睡觉吧!”

对着7岁的孩子,我们每天都会说:“把玩具收起来”“快点写作业吧”“那个不好看,你试一下这个。”

对着16岁的孩子,我们常常说:“你们去哪儿?“你现在最重要的学习,其他任何事情都不用考虑.”

假如我们是上述年龄的孩子,父母总是这样在耳边呼喊,我们会有什么感觉?

由反对无效到习惯接受。被父母驯化,对父母的依赖性也在慢慢形成。一个十岁的孩子一直都不会自己收拾书包。从不自己收拾卧室的房间。甚至不知道袜子放在什么地方。如果一个人长期依赖他人,除了感激,他对他人的感情比以往更多的是挫败感和无关紧要的感觉。

家长也显得进退两难,一方面,孩子年龄小,缺乏经要大人的帮助和引导,我们不想看孩子受挫伤心,总想尽办法帮孩子孩子,他们似乎没有很强的责任感,大部分都是“懒惰”。自身父母帮忙做,也不体谅父母的辛苦。

为了让孩子能独立成长,身为父母就要学会放。让孩子从小养成自己做事的好习惯。

培育孩子的独立性,并不意味着父母放任自流,相反,我们在培养孩子能够独处的时候,更需要父母的付出。

希望孩子独立,不是让父母无所作为,而是让父母更理性地行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