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安十二年,曹操不負千里親征烏桓,雖然衆人對這次出征都表示反對,但是,卻沒有人能夠阻止這次遠征,因爲曹操的背後有“唯奉孝爲能知孤意”的郭嘉支持,以及他自己內心的主見。

曹操出征後,正好趕上雨季,道路泥濘,嚴重影響了行軍速度,這樣的速度下去,仗不用打了,烏桓王哪怕有十年腦血栓,也會在曹操大軍趕到之際做好防禦措施。於是,郭嘉對曹操說“兵貴神速,千里襲人”,在郭嘉的建議下,曹操僅率領數千虎豹騎奔襲白狼山,又遇到本地“貴人”田疇,指引一條小路快速搶佔了白狼山。

聽聞曹操到了白狼山的消息,烏桓王蹋頓笑了,雖然高地丟了,但是,曹操帶了這點兵力,簡直和送死沒什麼兩樣,很快,蹋頓笑不出來了,曹操的兵力雖然不多(虎豹騎),個個卻捍衛不死,勇猛無敵,以一當十,然而,蹋頓來不及細想,因爲他的腦袋被張遼砍了,蹋頓死,烏桓人降,河北統一。

北征烏桓統一河北後,曹操的鐵騎並沒有停止,僅僅間隔一年,便揮師南下,欲要奪取荊州,統一天下。建安十三年,曹操採納荀彧的建議,輕裝急行至宛、葉,劉表病逝,次子劉琮繼任荊州牧,在謀士蒯越等勸說下,投降了曹操。就這樣,曹操兵不血刃得到荊州數郡,待到劉備得知劉琮降曹已經是兵臨城下之際。

面對曹操,劉備自知不是對手,於是帶上骨幹一路狂奔,遇到半路弔唁的魯肅,雙方一拍即合,《孫劉聯盟》成立。孫劉聯合,曹操卻沒有將他們放在眼裏,一邊攆着劉備跑,一邊寫信恐嚇孫權,可惜曹操這次錯了,劉備不是軟弱的劉表,孫權也不是無主見的劉琮,雙方於赤壁展開激戰,曹操慘敗而歸。

赤壁之戰的失敗,在於曹操當初取荊州的失誤。當然,這裏不是指曹操不該取荊州,而是過於急躁東征。劉琮投降,曹操又將劉備攆跑,荊州幾乎全部落入曹操手裏,此時,賈詡不建議曹操繼續東征,而是安撫百姓,現如今的狀況,劉備屬於窮寇(秋窮寇勿追),曹軍也急需調整、修養,想必賈詡的意思已經再明確不過,不追,有希望統一天下;追,必敗。曹操選了後者。

其實,賈詡不懂曹操,最起碼不如郭嘉懂曹操,在北征烏桓統一河北,南下又取得了荊州,如賈詡所言,不着急發起東征,應當休養生息,但是,賈詡忽略了至關重要的一點,就是曹操的命,“五十知天命”,曹操比誰都明白自己的生命還有多長時間,現在曹操唯一的信念就是,在有生之年將天下重歸統一,這就是曹操着急東征的原因。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