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緙(kè)絲,它雖然是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但是相比蘇繡等傳統技藝,它更小衆,瞭解的人也非常少。

最近一次走入大衆視野還得益於一部熱門清宮劇《延禧攻略》,劇中後宮娘娘們人手一把精緻美妙的團扇,就是用緙絲工藝製成。

緙絲,這項傳統技藝起源於漢,盛於宋,明清時期達到巔峯。它可以說從誕生之日起就是頂配設置:耗費工時巨大,庸品極少。從古時起,其身價就貴比金玉,有“一寸緙絲一寸金”的說法。

01.

緙絲,爲什麼稀有?

什麼叫“緙”(kè)?

緙,就是織法的一種,中國古代字書《玉篇》中釋爲“織緯也”。

緙絲的製作,一般以生蠶絲、彩色熟絲爲經線,緯絲按照預先描繪的圖案,用小梭子分塊分段緙織,每種色彩的緯線都與圖案中的經線交織,不貫通全幅,因此也叫“通經斷緯”。

緙絲織物的結構示意圖

緙絲成品正反兩面如一,與蘇繡中頂級的雙面繡有異曲同工之妙。

緙絲還有個特點就是:費時!織造工藝十分繁複,技術的含金量高,過程耗費工時極長。

即使小幅的團扇,製作起來也需十天半個月完成。

更別提大幅作品,像緙絲服飾、摹緙名人書畫,往往以年來計算工期。歷史記載,明神宗朱翊鈞有一件“福壽如意”緙絲袞服,爲製作這件衣服,工匠們用了整整13年才完成!!

耗費13年製作一件服飾什麼概念?大概就是當時世界最頂級的奢侈品了。

所以緙絲製品,即使漢魏時期就誕生了,但它一直非皇族、富貴人家不得擁有,一直走的就是高端範兒。直到現在,它也是少數無法被機器替代的手工藝之一。

02.

皇帝的龍袍、娘娘的團扇都離不開它

緙絲起源於公元7世紀時期,源於古埃及和西亞地區的“緙毛”工藝,自漢至隋唐傳至中原內地,逐漸發展爲絲織品“緙絲”。

緙絲,在宋朝發展起來,明清時期達到頂峯。緙絲在古代主要應用在兩方面:書畫作品、服飾裝飾。

作爲服飾裝飾上的應用,前面也提到,基本上被皇家壟斷壟斷。自宋之後,宋元明清,皇室在風水輪流輪,但緙絲作爲皇家織物的地位卻堅如磐石,一直是皇家御用織物之一。皇帝的龍袍、娘娘們的團扇、官員們的官補,衣冠鞋履,都少不了它。

清朝皇帝龍袍上的

海水紋、龍紋等均爲緙織

緙織書畫作品是緙絲工藝上的另一座高峯。從南宋起,緙絲就以民間工藝品的身份走進藝術品殿堂:臨摹文人畫。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等等中國畫元素都可以用緙絲表達出來,形神兼備、細膩別緻。

[清] 《緙絲花卉圖》(牡丹)(局部)

藏於北京故宮博物院

03.

蘇州,緙絲業的中心

蘇州,是中國絲綢手工藝最興盛的地區。自南宋皇室南遷,緙絲生產的重心移至長江三角洲,蘇州便成爲了整個緙絲業的中心。

明代,緙絲藝人流行摹緙名人書畫,尤其是吳門畫派名家畫稿。當時的蘇州緙絲藝術風格上深受吳地畫風影響,顯得娟秀雅緻。

[明] 緙絲《仇英 水閣鳴琴圖》(局部)

蘇州緙絲畫與杭州絲織畫、永春紙織畫、四川竹簾畫並稱爲中國的“四大家織”。

在清朝滅亡後,即使沒有了皇家這個最大的買主,蘇州的緙絲業也憑藉着高超的技藝遠銷歐美日本,一度成爲世界風行的奢侈品。

20世紀90年代,金融危機讓日本等主銷區的緙絲產品需求量猛然下降,蘇州以及鄰近城市的傳統緙絲業務遭遇“滑鐵盧”,從業人員也大量流失。

目前,國內專門生產緙絲產品的企業主要分佈在蘇州、南通等地。少數緙絲技藝製作人還在將這項珍貴的傳統技藝繼續傳承下去。

作爲古代絲織業最頂端的存在,緙絲,在歷史上有過輝煌,有過沒落。但在國風崛起的如今,正越來越被人們重新關注起來。

今宵更有湘江月,照出菲菲滿碗花。——劉禹錫《嘗茶》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