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疫情期間,餐飲業受到嚴重衝擊,如何應對客流減少、現金流喫緊的考驗,眼下,襄城的幾十家餐飲企業就決定聯合起來,通過抱團協作、資源共享的方式,共同應對難關。

曾曉紅是襄城壹家臻品酒店的負責人,今年疫情期間,酒店不僅作爲政府指定隔離點,還肩負着給周邊其他三家隔離點送餐的任務,這段經歷曾讓曾曉紅倍感壓力,但抗疫期間大家團結協作的工作方式,也給了他不少啓發。

曾曉紅說,隨着企業逐步復工復產,今年下半年,餐飲行業雖然也在逐漸回暖,但還是面臨着不小的經營壓力。他就琢磨着能否把同行們團結起來,藉助疫情期間集體採購、集體配送的方式,降低人力和成本。

經過幾個月的籌備,襄城40多家特色餐飲酒店就共同成立了行業協會,決定通過抱團協作,比如,採購原材料就可以通過團購的方式,壓縮經營成本。

曾曉紅說,正大公司、元大糧油都給了襄城企業很大的優惠政策,成本會降低5%到10%。

襄城老友記酒店負責人王運說,一週用40升油的話,大概要用7到8壺左右,通過協會一壺油節約5到10塊錢,這樣按市場價算下來,一個月節約300到500塊錢。

此外,餐飲行業受節假日和季節影響大,人員相對不穩定,如何讓酒店在淡季的時候不養閒人,旺季的時候不缺人用,協會也正在探討共享員工的模式。

襄城老友記酒店負責人王運說,通過協會大家一起資源共享,比如說接到一個單,送餐忙不過來,這時候就組織人員到其他酒店去幫忙,提供人員服務,做到資源共享。

餐飲行業抱團取暖,互相協作、資源共享的模式,到底成績會如何,還有待時間檢驗,不過,這種面對困難和風險,創新思路、破局解困的作法,也值得其他行業學習。

全媒體記者:湯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