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灭亡后,八旗子弟昔日那般尊贵的社会地位不复,也没有了朝廷发放的俸禄,大多数人日子清贫,不得不自谋出路,但是由于清廷新亡体制嬗变,旧满族封建勋贵反而成为了被社会排斥的对象,在找工作、上学、生活中满姓成为了沉重的包袱,不得不更易姓名。

其实满族人改姓氏,并不是在清朝灭亡后才开始的,早在南北朝和金辽时代,女真部落就开始了与汉人聚居,其中北魏孝文帝的改革也深刻的影响了女真族的汉化。

在河北、山西这些北方前沿地区,民族融合速度逐渐加快,各少数民族部落深受汉文化的影响,迁居于汉地生活,逐渐适应了汉人的生活方式,并且不少人都改了汉姓,穿了汉服。

但是尽管历史上有过满族改汉姓的历史实践,但是真正意义上的大改是发生在清朝灭亡后。

迄今为止,除了部分上了年纪因循守旧的满族老人户口本上依旧是旧的满族姓氏,大多数满族人都改成了汉姓。

拿满族的第一大皇家姓氏爱新觉罗为例,大多数人后来都改为了“金”姓。

这么改的说法有很多,最有市场的一种说法是清朝在确立国号之前,一直都是沿袭的清太祖努尔哈赤的后金政权的国号,再加上金象征着黄金财富的寓意,所以更容易被皇族接受。

除了“金”之外,爱新觉罗家族改名最多的姓氏还有“孙”、“艾”、“罗”等。

另外的一些满族贵族姓氏,改名的说法就更多了。

有从原有姓氏中取第一个字的谐音互代。

像乌拉那拉氏改为了“吴”(据说吴京就是乌拉那拉氏一系)珠锡哩氏改为了“朱”、富察氏改为了“付”、董鄂氏改为了“董”、完颜氏改为了“王”、温特赫氏改为了“温”、佟鄂啰氏改为了“佟”、墨克勒氏改为了“孟”。

还有的从原有姓氏中随机取一字为姓。

像叶赫那拉氏中常常以“那、叶”字为姓(如著名歌手那英,学者叶嘉莹)同时,纳兰也是那拉氏的支系,纳兰氏较多的改为了“李、那、纳”等姓氏,舒穆禄氏中通常以“舒”字为姓(如满族的老舍先生,原名叫舒庆春)。

另外,还有一些人恢复了曾经明朝皇帝给予的汉人赐姓。

当年明朝在东北地区设置了建州三卫,建州三卫虽然是羁縻的行政卫所,但是在形式上东北各部落依然是明朝的附属,所以当时明朝皇帝也赐予不少女真人汉姓,比如李、王、郭,在清朝灭亡后,也有不少满人把满姓改为了当年明朝皇帝给他们家族赐予的汉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