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由張一山、唐藝昕等人主演的《鹿鼎記》開播,沒想到迎接它的卻是差評如潮。截至發稿前,豆瓣評分僅爲2.6分,也是所有版本《鹿鼎記》中評分最低的一部。

按理說,拍過《幸福來敲門》《營盤鎮警事》的導演馬進,

編過《重案六組》《雞毛飛上天》《白鹿原》的編劇申捷,

演過《餘罪》被視爲“90後老戲骨”的張一山,

此前還官宣過精緻的劇照,很多人預想的是,這個組合就算不能拍出多麼大的突破,也該是穩妥的質量保證,誰能預想到,這版的《鹿鼎記》竟成了有史以來的最低分版本。

其實早在《餘罪》爆火的時候,就有不少網友討論張一山很適合出演韋小寶。

張一山此前接受採訪時,還表示自己爲了詮釋好角色,專門剃了頭還學了揚州話,並且尊重原著爲觀衆帶來一個最可愛、最童趣的韋小寶。

歷經三個月的拍攝後,沒成想口碑慘遭滑鐵盧。

不少網友戲稱,這不是他們的《鹿鼎記》,而是《猴鼎記》《西遊記》。

劇集開播後,很多人指出了張一山在演技上的誇張,但其實,這版《鹿鼎記》的低分不能全由張一山一人背鍋,劇本改編、配樂、表演風格、演員配置也都出奇的詭異。

1

邏輯

劇集開篇進入劇情的節奏很快,先是韋小寶在街上看見茅十八的通緝令,回到麗春院後,發現有個客人很是可疑。

韋小寶倒是一句話沒說,沒成想,茅十八突然站起來了,他自爆身份,“告發我啊,我就是茅十八!”

再一轉頭,官兵們來了!

春花想帶着韋小寶離開這是非之地,卻被官兵當作茅十八的同黨攔住去路。

八百倍速發展,兩人認識還不到五分鐘,茅十八便和小寶兄弟相稱了“欺負我兄弟,算什麼本事!”

再一轉頭,小寶從樓上灑下了一框石灰,茅十八就把爲數衆多的官兵們殺了個片甲不留,生死攸關的大事好像兒戲一般。

至此,小寶還沒說幾句話,春花就要把他交給茅十八,讓他帶去京城。

再然後就是海公公和這兩位的對手戲。

原著可是用了一整篇的篇幅介紹海公公喝藥被毒瞎,到了這部劇裏,海公公泡澡的時候,大聲說自己喫的藥不能多喝,輕則瞎眼,重則喪命。

這不明擺着跟韋小寶說“快去下藥,快去下藥?”

藥效起作用後,海公公失手推了一把小桂子,小桂子因此撞到桌子上死了。

再來看韋小寶和康熙的初相遇。

韋小寶在皇宮裏偷喫,被康熙看到後踢了一腳。小寶罵了康熙一句“你個潑皮”,康熙就笑得不行。

康熙揍了小寶一拳,反被小寶扇了一巴掌,然而這時候的康熙還是很高興。可是這對康熙和小寶的友情初建立有什麼作用?

一個人被另一個人打了一巴掌還開心得很,這段劇情缺乏邏輯不說,也沒有體現出康熙少年天子的氣魄。

我們再來看看陳小春版是怎麼拍的。

小寶被康熙發現後,他先是將康熙認作成和自己一樣來偷喫東西的人,說是對方偷喫的水平太差,都露出了馬腳,還教了康熙一套不被發現的偷喫方法。

在交談中,小寶說出了“別張嘴奴才閉嘴奴才,大家都是平起平坐的人”大膽藐視了皇權,這在康熙眼裏自然是從沒有出現過的舉動。

二人過了幾招後,康熙已經從心裏覺得小寶是個有趣的人了,他讓康熙逐漸展露出屬於他那個年齡的孩子氣。

循序漸進,人物的轉變有心理過程,觀衆也更容易代入進去。

此外還有韋小寶去偷經書,遇到了也來偷經書的建寧公主,兩人間隔不過數米,建寧卻看不見他……

還有被小寶戳中心事後,建寧在地上撒潑打滾喊了一分鐘的“你滾”……

離譜的還有建寧去太后宮裏找小寶,卻被太后的宮女直追,這成何體統啊?

就目前播出的情況來看,人物塑造得不夠好,劇集理應從人物的成長環境、家庭關係、社會關係一層層把人物的情感底色打好基礎,不該三場戲就草草進京。

2

對人物的理解不透徹

張一山此前接受採訪時說“這部劇往卡通和搞笑方向走了”。

從目前的劇集來看,新版《鹿鼎記》沒有講故事的邏輯,而是小品式的搞笑段落拼貼邏輯,很多段落從戲劇的角度來講毫無用處,只爲搞笑而設計,劇中的人設也都非常符號化。

比如海公公原本是一個非常複雜的角色,他武功高強、心思縝密,一直暗中追尋董鄂妃之死的謎團,他與假太后的打鬥本來是高潮和亮點。但在新版《鹿鼎記》中,海公公與太后的打戲卻跟鬧着玩兒似的,海公公在小寶的一番話中暈了過去。

再比如康熙對鰲拜的壓制也是原著中一大看點,但是在新版《鹿鼎記》中,當鰲拜逼康熙殺蘇克薩哈的時候,本該在憤怒下強裝淡定的康熙竟然如此乖巧。

新版《鹿鼎記》的鰲拜飾演者劉天佐,胖乎乎透着一股慈眉善目的感覺,和老版不怒自威的鰲拜也是有着天壤之別。

當然,最受爭議的還是張一山飾演的韋小寶。

此前,已經有過五個版本的韋小寶,要想演好韋小寶絕非易事,不能帥的驚爲天人,也不能顏值太低,要有權臣指點江山的氣度還要有蠅營狗苟的市井之氣,要溜鬚拍馬還要在人情世故中清醒,要有世故之氣還不能顯得太過油膩……

張一山最大的問題是動作太誇張,本就瘦,再一做誇張的表情,難免會表情管理失控。

再一個過於靠近動漫風格的表演,讓他的表情過於豐富,以致於被評價爲抓馬。

雖然能夠看出這版《鹿鼎記》想要走誇張搞笑風,但是似乎整個劇組並沒有弄明白笑點在哪,搞笑劇也不是說表情誇張就會好笑。

3

細節

除卻演技和劇本邏輯,《鹿鼎記》被觀衆詬病的還有諸多細節。

比如演員服裝不考究,韋春花的透明黑色蕾絲露背旗袍,

韋小寶的綠色瓜皮帽,

太監們全身素白彷彿宮裏辦國喪的衣服。

新版《鹿鼎記》的置景也被指責不夠嚴謹,比如鰲拜府邸的正門匾額上書“鼇府”,這並不符合清制,因爲鰲拜爲名,瓜爾佳纔是他的姓。

配樂方面也很讓人出戏,人物的原音和配音交雜出現,有時甚至還會出現現場的收音。

再加上各種亂入的背景音樂,表面上是烘托氛圍,實際上更容易讓人出戏,尷尬。

新版《鹿鼎記》的低分也告訴我們,經典之所以能成爲經典,是因爲他們的獨一無二,原作珠玉在前,再加上觀衆的時代濾鏡,要想翻拍出新,必然要投入更多的匠心與付出。而不能只顧熱度,就對劇集製作不上心,也不能爲了創新而創新,以致劇本不符合邏輯常識。

但新版《鹿鼎記》恰恰是在編劇和導演環節出現偏差,導致口碑出現崩塌。

總而言之,翻拍劇要想真正走進觀衆內心,請牢記星爺在《食神》中那句經典臺詞——一字記之曰“心”。多走一點心,多用一點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