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孫吳世璠,猶復鴟張,據六詔之一隅,延殘喘以拒命。——康熙帝

衆所周知,明朝徹底滅亡有兩個節點,都發生在1644年,一個是李自成攻破北京,一個是吳三桂放棄抵抗引清兵入關,這才使得清兵大舉南下,攻破北京,摧毀大順,自此,清兵入主中原,並封吳三桂爲平西王。

此後,吳三桂又幫着清朝攻克雲南,戰功累累,成爲了雲南藩王。加上吳三桂雖委身清廷,但自己卻擁兵險隘,逐漸在雲貴成長爲足以威脅大清的勢力。於是,康熙帝便開始削藩移藩,逼得吳三桂擁兵爲王,1673年開啓三藩之亂,1674年自稱“周王”。

吳三桂一開始連戰連捷,先後奪得貴州、湖南等地,讓康熙十分頭疼。但事情在1678年時卻發生了轉機,因爲這一年,吳三桂在衡州病逝,而吳三桂之孫,12歲的吳世璠接過了吳三桂的擔子,成爲第二任“周王”。

少年皇帝

12歲的吳世璠登上帝位之後,真正控制朝堂的卻是岳父郭壯圖、叔叔吳應期等人。吳三桂于衡州死後,大將胡國柱前來護送吳世璠前往衡州送喪。但郭壯圖卻極力反對,想要將吳世璠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於是,胡國柱只好將吳三桂屍體以棉被裹挾密送常德,再經常德前往貴陽,再輾轉雲南。而吳世璠最終還是出隘,在貴陽迎了祖父的屍身,同時在貴陽舉辦了正式的登基大典。

此後,吳應期被封爲楚王,鎮守湖南要地。而郭壯圖則將自己的女兒推上了皇后之位,在吳周朝堂裏做起了權臣。年紀尚小的吳世璠並無威望,朝中羣臣反而更聽從郭壯圖的指示。

傀儡皇帝

失去吳三桂的吳周軍心渙散,各方勢力都紛紛倒戈投清,使雲南勢力大大衰退。1680年,吳世璠只好再次退居雲南昆明。而此時,吳應期鎮守的湖南已然失守,吳應期挾殘部向西奔逃,在貴陽面見吳世璠,並隨吳世璠共同返還昆明。

但吳應期卻別有心思,他在一路上開始收集舊部兵馬和散兵遊勇,想要壯大聲勢之後把郭壯圖跟吳世璠統統拉下馬,自己做王。結果郭壯圖卻發現了他的計謀,並設計將吳應期勒死。

此後,吳世璠一行返回昆明,郭壯圖得到吳應期勢力,加上原本在朝堂裏的經營,郭壯圖已經成爲了真正的掌權者,百官皆問郭壯圖而不問吳世璠,吳世璠儼然成爲了一個傀儡皇帝。

國破人亡

失去大將吳應期的吳周政權變得更加弱小,只能依仗雲南天險固守一方。1681年,清軍大軍來討,郭壯圖等人應戰,卻連連兵敗,只能退守昆明。吳世璠不得不親自上陣,鎮守昆明五華山,卻被清兵所圍,形式危急。

康熙帝再下聖旨,命前線官兵急襲昆明,迅速拿下。清軍便多路進攻,悍不畏死。吳世璠郭壯圖只堪勉強防守,毫無對策。等到城內彈盡糧絕之後,城內兵將便夜投清軍,將城內虛實如數告之,清兵知吳世璠已是強弩之末,更加緊了攻勢。

於是,在1681年10月,昆明城破已是定局,將領吳將線等人發動兵變,圍困王城,欲以郭壯圖、吳世璠等人人頭做保,向清軍投誠。吳世璠自知命不久矣,爲免受屈辱,便舉刀自刎,從此歸西,在位僅三年,死時僅15歲。

此後,郭壯圖等人也自知不可活命,便也紛紛自刎。十月末,吳將線等人大開城門,投降清軍,並獻上吳世璠、郭壯圖首級。自此,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吳世璠身死昆明宮闈,其一生受人裹挾,少年殞命,令人慨嘆不已。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