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西部菌

日前,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王凱在一場論壇上指出,現階段,人口流動的近域化正在加強,省內就業成爲了新的趨勢。他舉例稱,僅2018年,全國省內就業農民工佔外出農民工56%,共9672萬人,比上年增加162萬人,增長1.7%。

所謂人口流動的“近域化”特徵在加強,簡單點說,就是那些外出務工人員,以往可能是千里迢迢,前往長三角或者珠三角謀生,但現在更多就在周邊省份,或者省內就業。同樣是外出務工,相較以往,務工地點裏家鄉更近了。

事實上,這種人口流動的新趨勢,近幾年明顯在加強。比如2018年的《中國流動人口發展報告》顯示,2017年的流動人口總量減少了82萬人,就是說,22.8%的流動人口在迴流。

另外王凱也提到,中部省份安徽,2017年的人口流動也迎來轉折。當年的合肥、蕪湖兩個城市,分別“截流”了17238和4847人次的省內人口。這些安徽人原本可能去上海或者長三角城市打工,現在卻就近去了合肥和蕪湖。

那麼爲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呢?首先,我們要明白一點,一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越高,就業崗位往往越多,工資水平也越高,對流動人口的吸引力會越強。而人口流動“近域化”特徵加強,最直接因素是,中西部勞動力大省,湧現出了一批發展迅速的強省會。

以2009年到2019年的十年數據爲例,GDP綜合增長最快的十個城市分別是,合肥、貴陽、拉薩、成都、福州、廈門、重慶、昆明、武漢、鄭州。最生猛的合肥,十年經濟總量翻了四倍多,從2102.12億元增長到9409.4億元。

可以發現,上述城市有兩個特徵。第一,它們基本都位於內地,唯二例外的還是福建的福州和廈門;第二,除了重慶和廈門外,它們都是省會城市。

中西部省會城市的快速崛起,以高鐵爲代表的交通不斷完善,加上勞動力優勢,爲產業轉移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除此之外,這些地區大力推進強省會戰略,集中力量發展省會,無疑是重要的因素。

相較於廣撒胡椒麪式的發展策略,將資源集中到省會,確實加大了內部發展差距。比如四川的省會成都,經濟總量是四川GDP第二城綿陽的6倍左右。強省會的模式,在過去面臨着不小的爭議,但換個角度看,省會不斷做大做強,對本省勞動力迴流確實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原因很簡單,對絕大多數外出務工羣體來說,在出外謀生時,子女可能得留守在家,因此相較於長珠三角,如果本省也能有一個就業機會豐富、工資水平不錯的城市,那麼他們外出的意願會大大減小。畢竟,誰都願意離家更近一點。

而近幾年來,人口迴流的趨勢加強,也是因爲強省會策略下,一些中西部省會城市還在高速發展。比如成都,還有成渝雙圈戰略的加持。

而未來,隨着“近域化”特徵繼續加強,這些內地省會城市,比如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合肥等,也將迎來更多的機會。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