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了進一步落實京津冀協同發展,加強三地交響樂藝術的交流與合作,由天津、北京、河北三家交響樂團聯合北京保利劇院共同成立了 京津冀交響樂團。樂團編制龐大,以三個樂團爲節點,三地劇院爲紐帶,形成了環首都交響樂藝術走廊,也爲三地文化藝術協同發展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指揮家 李飈攜手北京交響樂團、天津交響樂團、河北交響樂團三地的演奏家,爲天津市民帶來了中西方經典曲目。

有一首曲子,聽過無數遍的人,都願意再聽一遍,那應該就是《梁祝》了。

1959年,由何佔豪、陳鋼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梁山伯與祝英臺》在上海蘭心大戲院首演,由時年18歲的俞麗拿擔任獨奏,首演即轟動全場。從那一天起,中國人真正擁有了自己的交響樂。

一甲子的時間足以讓一個孩童變成老者,但《梁祝》則歷久彌新。在天津大劇院的戶外舞臺上,著名小提琴家 呂思清將這首聽了又聽的名曲傾情演繹。

1986年,17歲的呂思清獲得了世界小提琴最高榮譽“帕格尼尼大賽”第一名,成爲第一個獲得此獎的華人演奏家。

如泣如訴的旋律配合交響樂的強大感染力,爲天津觀衆帶來了美的享受。

節目中,天津交響樂團副團長 張洪鯤講述了“京津冀交響樂團”的由來,上百個來自不同城市的演奏家如何進行演出排練;小提琴演奏家 張柳分享了樂團中“二聲部”的作用,常年被觀衆忽視的二提琴和中提琴原來如此重要;天津音樂學院教授 韓曉波分享了用西方人視角欣賞《梁祝》的方式,以及心目中小提琴炫技曲目TOP5。

11月21日晚 21:05敬請收看

文藝頻道 《藝苑現場》

天視文藝頻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