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综艺节目《老师请回答》中,曝出了这样一个“奇葩”家庭,姥姥为6岁小孙女报的培训班,3年花费120万!

细细问下来,这笔巨额学费中,包含了表演培训学校学费13.5万,为孩子开两场演唱会30万,请老师训练舞蹈、表演和声乐40万,去纽约走秀吃住行等20万……

娃是姥姥从4个月开始带到大的,为了培养孩子,疼娃的姥姥卖掉了一套房。

卖掉房子也要供孩子去上昂贵的表演学校,到底值得吗?

为了验证孩子兴趣班之一,珠心算的学习成果,现场主持人出了一道很简单的数学题:6+9=?

小女孩支支吾吾答不上来,向姥姥投去求救的目光。姥姥甩锅说:“那是因为没带小算盘,有小算盘就会了。”

7岁的小嘉宾庆庆,毫不客气地指出:“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不是幼儿园就学会的嘛?”

不喜欢的珠心算课被强迫上,小女孩的学习效果却不好。而姥姥经济投入最多的唱歌表演,小女孩现场展示出来的也一般般。

即便如此,姥姥的表情仍是特别自豪。在她看来,为孩子付出是义不容辞的,如果早期不花力气给孩子投入教育,孩子将来就没出息,挣不着钱养活自己。

兴趣班是必要的教育投入,还是商业套路?

身为专业歌手、宝爸的蔡国庆,揭示了这些才艺班背后的真相。

其实,很多招生老师说“哎呦,你这孩子真聪明”、“好好培养吧,再学一门这个吧,有一天孩子可以登上春晚,有一天她可以去好莱坞去拍电影”,这些其实都是恭维话,都是针对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诱导大家去报班的商业套路。

像在他们家,身为爸爸的蔡国庆在音乐领域造诣颇高,并没有强迫孩子必须学声乐,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让他自由选择。

我们给孩子报兴趣班的时候,也要清醒、冷静地来判断孩子,到底具不具备这些天赋。另外报班也要从孩子的兴趣爱好出发,不能只从自己的功利心出发,真正做到“对症下药”。

比兴趣班更大的难题,是祖辈对教育的强势插手

起初,晴晴的爸妈因为工作原因,把刚4个月大的晴晴放到了姥姥家,由姥姥一直带到了4岁。

当姥姥在的时候,孩子根本不听父母的话,加上姥姥非常强势,几乎什么事都是姥姥说了算。起初孩子爸爸还小小地“反抗”一下,但姥姥根本不采纳任何意见,久而久之,爸爸也放任了,几乎没有存在感。

节目里有一个小细节,惊掉了观众们的下巴。

面对6+9=?这道题,妈妈想要悄悄提醒她时,晴晴反而十分不开心地动了手,推搡妈妈,还大声地批判:“我觉得这个妈妈有问题!”对妈妈没有一丝尊重。

看到这里,专家团的王欢老师指出了意见:祖辈应该适时退出家庭教育的主导地位,最迟到孩子7岁的时候。这位老师来头可不小,是北京名校史家小学的校长,也是一名语文特级教师。

“教育应该包括孩子的方方面面的,孩子已经6岁了,应该独立,社会中必须讲规矩,完全应该很好的社会化了,可这孩子一直离不开人,一直我行我素。”

可姥姥毫不留情地反驳:除了自己谁也替代不了,亲妈?绝对不行!

在生活上,姥姥觉得孩子从小没离开过她,一天24小时都是她在带,孩子父母照顾得不好,自己退出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身边也有朋友的家庭情况类似,奶奶一直帮忙带娃,照顾得很仔细。有次父母带着娃过个周末,不小心让娃感冒了,后来又发展为肺炎,奶奶为此埋怨了他们很久,后来更不放心他们带娃了。

关于代际教育,正如王欢老师说的,爸妈才应当是孩子照顾的第一责任人,隔代抚养的祖辈需要选择适时退出教养职责。不然,这个娃不就成祖父母的二胎了?#家庭教育加油站#

祖辈何时应当退出教养职责?

在孩子0-3岁间,主要是养育期,对孩子生活上的照顾多于教育,所以老人此时介入没什么大问题。

等孩子到了4-6岁,就到了行为习惯的培养期,也是人的社会行为方式的建立的关键期。

在此期间,不止需要照顾生活起居,也是各种语言及思维发展的敏感期,还需要教给孩子各种社会化的规矩。此时老人应该和父母一起照顾孩子,但长辈仅仅负责照顾孩子的饮食起居,应该由父母来纠正孩子的行为习惯,这时候老人也要慢慢学会撤退。

等孩子到了7-9岁,到了少年叛逆期,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上即将出现很多问题。此时,老人就要彻底撤退了,把孩子完全交给父母来教育,也就是说,老人撤退的最晚时间是宝宝7岁时,再晚就不好了。毕竟父母才是孩子的第一责任人、最高权威人。

法国教育家保罗郎格郎早就明确指出,“教育,不能停止在儿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还活着,就应该继续。”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老人撤退的时间到了,在此期间,父母也要慢慢过渡,承担起管教孩子的职责来,即使千难万难我们都要克服。

孩子是自己的,这样才是对孩子最大的负责任,你觉得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