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綜藝節目《老師請回答》中,曝出了這樣一個“奇葩”家庭,姥姥爲6歲小孫女報的培訓班,3年花費120萬!

細細問下來,這筆鉅額學費中,包含了表演培訓學校學費13.5萬,爲孩子開兩場演唱會30萬,請老師訓練舞蹈、表演和聲樂40萬,去紐約走秀喫住行等20萬……

娃是姥姥從4個月開始帶到大的,爲了培養孩子,疼娃的姥姥賣掉了一套房。

賣掉房子也要供孩子去上昂貴的表演學校,到底值得嗎?

爲了驗證孩子興趣班之一,珠心算的學習成果,現場主持人出了一道很簡單的數學題:6+9=?

小女孩支支吾吾答不上來,向姥姥投去求救的目光。姥姥甩鍋說:“那是因爲沒帶小算盤,有小算盤就會了。”

7歲的小嘉賓慶慶,毫不客氣地指出:“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不是幼兒園就學會的嘛?”

不喜歡的珠心算課被強迫上,小女孩的學習效果卻不好。而姥姥經濟投入最多的唱歌表演,小女孩現場展示出來的也一般般。

即便如此,姥姥的表情仍是特別自豪。在她看來,爲孩子付出是義不容辭的,如果早期不花力氣給孩子投入教育,孩子將來就沒出息,掙不着錢養活自己。

興趣班是必要的教育投入,還是商業套路?

身爲專業歌手、寶爸的蔡國慶,揭示了這些才藝班背後的真相。

其實,很多招生老師說“哎呦,你這孩子真聰明”、“好好培養吧,再學一門這個吧,有一天孩子可以登上春晚,有一天她可以去好萊塢去拍電影”,這些其實都是恭維話,都是針對家長望子成龍的心理,誘導大家去報班的商業套路。

像在他們家,身爲爸爸的蔡國慶在音樂領域造詣頗高,並沒有強迫孩子必須學聲樂,非常尊重孩子的想法,讓他自由選擇。

我們給孩子報興趣班的時候,也要清醒、冷靜地來判斷孩子,到底具不具備這些天賦。另外報班也要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出發,不能只從自己的功利心出發,真正做到“對症下藥”。

比興趣班更大的難題,是祖輩對教育的強勢插手

起初,晴晴的爸媽因爲工作原因,把剛4個月大的晴晴放到了姥姥家,由姥姥一直帶到了4歲。

當姥姥在的時候,孩子根本不聽父母的話,加上姥姥非常強勢,幾乎什麼事都是姥姥說了算。起初孩子爸爸還小小地“反抗”一下,但姥姥根本不採納任何意見,久而久之,爸爸也放任了,幾乎沒有存在感。

節目裏有一個小細節,驚掉了觀衆們的下巴。

面對6+9=?這道題,媽媽想要悄悄提醒她時,晴晴反而十分不開心地動了手,推搡媽媽,還大聲地批判:“我覺得這個媽媽有問題!”對媽媽沒有一絲尊重。

看到這裏,專家團的王歡老師指出了意見:祖輩應該適時退出家庭教育的主導地位,最遲到孩子7歲的時候。這位老師來頭可不小,是北京名校史家小學的校長,也是一名語文特級教師。

“教育應該包括孩子的方方面面的,孩子已經6歲了,應該獨立,社會中必須講規矩,完全應該很好的社會化了,可這孩子一直離不開人,一直我行我素。”

可姥姥毫不留情地反駁:除了自己誰也替代不了,親媽?絕對不行!

在生活上,姥姥覺得孩子從小沒離開過她,一天24小時都是她在帶,孩子父母照顧得不好,自己退出是根本不可能的。

我身邊也有朋友的家庭情況類似,奶奶一直幫忙帶娃,照顧得很仔細。有次父母帶着娃過個週末,不小心讓娃感冒了,後來又發展爲肺炎,奶奶爲此埋怨了他們很久,後來更不放心他們帶娃了。

關於代際教育,正如王歡老師說的,爸媽才應當是孩子照顧的第一責任人,隔代撫養的祖輩需要選擇適時退出教養職責。不然,這個娃不就成祖父母的二胎了?#家庭教育加油站#

祖輩何時應當退出教養職責?

在孩子0-3歲間,主要是養育期,對孩子生活上的照顧多於教育,所以老人此時介入沒什麼大問題。

等孩子到了4-6歲,就到了行爲習慣的培養期,也是人的社會行爲方式的建立的關鍵期。

在此期間,不止需要照顧生活起居,也是各種語言及思維發展的敏感期,還需要教給孩子各種社會化的規矩。此時老人應該和父母一起照顧孩子,但長輩僅僅負責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應該由父母來糾正孩子的行爲習慣,這時候老人也要慢慢學會撤退。

等孩子到了7-9歲,到了少年叛逆期,孩子的心理和行爲上即將出現很多問題。此時,老人就要徹底撤退了,把孩子完全交給父母來教育,也就是說,老人撤退的最晚時間是寶寶7歲時,再晚就不好了。畢竟父母纔是孩子的第一責任人、最高權威人。

法國教育家保羅郎格郎早就明確指出,“教育,不能停止在兒童期和青年期,只要人還活着,就應該繼續。”

父母之愛子,則爲之計深遠。老人撤退的時間到了,在此期間,父母也要慢慢過渡,承擔起管教孩子的職責來,即使千難萬難我們都要克服。

孩子是自己的,這樣纔是對孩子最大的負責任,你覺得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