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楊堅原名叫做普六茹堅,唐太宗李世民原名叫大野世民,我的第一反應是,爲什麼楊堅和李世民會有日本名字,對於這件事情我也非常震驚,於是查閱了相關資料,才瞭解了真實的歷史,下面我們就看看他們爲什麼會有這樣的名字吧?

名字的來源

第一眼一看,以爲他們都是日本名字呢,非常納悶,那時候日本跟中原纔剛剛有接觸,怎麼會來的日本姓氏,後來才知道並非如我所想。他們的姓氏都是鮮卑族的姓氏,

分別是“普六茹”和“大野”,

至於他們的來源,其實全部是被賞賜而來。

先看楊堅,楊堅的父親楊忠曾經是南北朝時期北魏的將領,後來歸西魏,在西魏被取代後,成爲北周大將,無論在哪個朝代楊忠都受到重用,而北魏、西魏和北周都是由鮮卑族建立的國家,楊忠有功,被賜姓爲普六茹,別名爲普六茹忠。

楊家被賜姓之後,楊堅也稱之爲普六茹堅,小字那羅延,而楊堅的妻子獨孤伽羅,她是西魏和北周時期的名將獨孤信之女,獨孤信就是鮮卑族,他與楊忠交好,獨孤信又十分欣賞楊堅,於是將自己的七女兒獨孤伽羅嫁給了楊堅做夫人,這也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獨孤皇后。

楊堅的父親楊忠,作爲北周的大司空、柱國大將軍,被封爲國公,死後楊堅繼承楊忠的隋國公,從而奠定了建立隋朝的基礎。

再看李世民,李世民的祖先名叫李虎,與楊堅的老丈人獨孤信一樣,是西魏八柱國之一,身份地位其實比楊家要高,並且李淵同樣娶了獨孤信的女兒爲妻。

李虎在西魏立下功勞,被西魏皇帝賜姓大野,於是李虎就變成了了大野虎。

賜姓的原因

總結出來,楊家和李家都被皇帝賜姓,主要原因有三點:

一:楊家與李家都是世代大家。

楊家的祖先乃楊喜是西漢時期的開國功臣,他是斬殺項羽的五人之一,被劉邦封爲赤泉侯,楊喜之後,楊家基本上世代爲官,也算是經久不衰,楊堅的父親楊忠更是西魏的十二大將軍之一,受到三朝重用,這樣的世家怎能不受皇帝看重呢。

李家的祖先曾是十六國時期的西涼開國君主,名爲李暠,西涼時間雖然不長,但好歹也算是建立了自己的國家,經歷二世之後覆滅,即便是西涼滅國之後,李家仍是世代爲官,並在李虎再次達到一個頂峯,成爲西魏八柱國之一,子孫後代得以世襲其爵位,也爲李家奠定基礎。

二:鮮卑族的政策。

鮮卑族是少數民族,能夠立足中原實屬不易,北魏時期孝文帝拓跋宏更是注重漢文化,不僅遷都,還將自己的姓氏更改爲元姓,以達到民族大融合,減少民族之間的矛盾,在自己改姓的同時,賜姓給漢族將領或者有功之人鮮卑族姓氏,以便於更好的維護自己的統治,賜姓是光榮之事,並且鮮卑族統治者,在賜姓之後不要求強制性改姓,也達到了籠絡人心的作用。

三:巴結鮮卑族統治者

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建立了很多政權,很多人爲了巴結鮮卑族,將自己的姓氏改爲鮮卑族姓氏或者取一個鮮卑族姓氏的名字,再有就是鮮卑族中的權貴之人,也成了很多人巴結的對象,很多漢姓世家願意與鮮卑貴族結爲親家。

消失的鮮卑族姓氏

北魏實行的漢化改革,其實有很多的好處,不僅僅是爲了北魏的經濟發展和統治穩定性,也爲後續全國統一創造了一定的條件,南北朝時期是少數民族與漢族之間相互融合的一個時代,這個時代的推進,也使得很多少數民族逐漸消失,鮮卑族就是其中之一,隋唐的建立,鮮卑族的姓氏也就逐漸消失了。

楊家的普六茹姓氏,在第三代楊勇、楊廣等人之時就已經消失;李家的大野姓氏,在楊堅掌管北周政權之後,就將李家的姓氏改了回來。

總結:因爲鮮卑族當時掌管着北方,北方人民很多都有着鮮卑族姓氏,李家與楊家被賜姓也是十分光榮,對於楊堅叫普六茹堅確實有此事,但李世民叫大野世民有些牽強,畢竟到其父輩就已經沒有了。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