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节气刚过,新一波寒潮临近,又一年流感高发期逼近。根据其流行特点,可分为季节性流感和流感大流行两类。流感在全球每年可导致 29 万至 65 万呼吸道疾病相关死亡。我国平均每年约有 8.8 万例流感相关呼吸系统疾病超额死亡。在北半球温带地区,季节性流感大约在每年10月开始出现,次年1~2月达到高峰。

当下,全球新冠疫情此起彼伏,或存在新冠肺炎疫情与流感等呼吸道传染病叠加流行的风险。流感和新冠肺炎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做好流感防控工作,能极大程度降低新冠风险。

什么是流感?如何区分它与新型冠状病毒?

流感和新型冠状病毒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丙类传染病,通常各种症状发展迅速,常见潜伏期为 1-4 天(平均 2 天)。而新型冠状病毒的潜伏期则较长,常见潜伏期为1-14天,还有无症状感染者作为传染源,隐蔽性和危害性更大,属于乙类传染病,按甲类管理。

在临床表现上,流感急性起病,突发高热,体温可高达39-40℃,多伴畏寒、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极度乏力等全身症状,常有咽痛、咳嗽,可有鼻塞,流鼻涕等症状,一般3-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新型冠状病毒的症状一般以发热、干咳和乏力为主,发热以低热为主,体温多为37-38℃,以出现肺部炎症为显著表现。

预防流感很关键

流感病毒最常对60岁以上尤其伴有肺部疾病(支气管扩张、哮喘、慢阻肺)、心血管疾病(冠心病、心衰)、脑血管疾病(脑梗死后遗症、痴呆)等人群发起“攻击”,同时,小孩子尤其是婴幼儿,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患有体质弱的人群也是流感的易感人群。

但流感是可防可控的。在日常生活中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及做好个人防护,能从传播环节上减少暴露风险起到一定的预防流感效果。预防措施如下:

1.勤洗手

在触摸公共设施(如门把手、电梯按钮等)之后;咳嗽、打喷嚏用手捂口鼻后,触摸钱币、接触污物后,手上无可见污染物时,可用手消毒剂揉搓双手至少20秒。

2.科学戴口罩

戴口罩时要用双手紧压口鼻上方鼻梁两侧的金属条,使其紧密贴合。将口罩的褶皱向上向下拉开,确保完全覆盖住口鼻和下巴。

3.遵守社交礼仪

咳嗽打喷嚏遮住口鼻,见面握手改招手,社交保持一米距离,人多分配乘坐电梯,不扎堆,避免去人多的场所。

4.实行分餐制

减少不必要的大规模聚餐,用餐时使用公筷公勺,提倡自助餐或分餐。

5. 坚持健康作息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都是增强身体活力,进而提高免疫力的重要途径。

接种流感疫苗

流感疫苗每年根据流行毒株监测制备,流感流行季节前1个月前即可考虑在医生指导下接种流感疫苗对于(≥6月龄且无禁忌证的人群均可接种流感疫苗),以便及早获得免疫保护。中国流感疫苗预防接种技术指南 (2020-2021)推荐以下人群为优先接种对象:医务人员, 包括临床救治人员、公共卫生人员、卫生检疫人员等;养老机构、长期护理机构、福利院等人群聚集场所脆弱人群及员工;重点场所人群,如托幼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监所机构的在押人员及工作人员等;其他流感高风险人群,包括60岁及以上的居家老年人、6月龄-5岁儿童、慢性病患者、6月龄以下婴儿的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以及孕妇或准备在流感季节怀孕的女性等。

及时就诊,相信科学

某些呼吸道疾病初期往往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应引起注意。如若感觉不适,可在家使用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测量时应手持体温计玻璃端水平读取。一旦出现发热症状时,应及时找医生就诊,万万不可在网络轻易听信他人所谓“神方”“奇效”,自行大剂量服用药物。

同时,就医时应尽可能详细地向医生如实讲述病情;如果有以往的病历、检查结果等,就医时最好携带。切忌为了获得医生的关注和重视,故意把病情说得严重些。当患者服药后出现了不良反应,也应如实向医生及时询问。

家中有娃的情况须多加关注。孩子出现发热、皮疹等症状,家长应及时去医院就诊,暂停去幼儿园并及时通知孩子所在幼儿园的老师。

来源|温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