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追随传统文化的脚步,在经典中徜徉,是否感叹先哲们的豁达智慧与超然境界呢?他们给我们画了个大饼,至于这“饼”是咸是淡,是酸是甜,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才能知道;正如:“子非鱼,焉知鱼之乐”所比喻的,有的人终其一生去追求那种莫测高深的理想境界,当然是希望“英特纳雄耐尔”一定会实现。

今天就“心斋”和“坐忘”来谈谈思维意识在应用中如何内修。先说“心斋”:

“心斋”是净化思维意识方法中的一种吧?“斋”,顾名思义,应该做到像古代人们祭祀时一样的心念专一、恭而敬之的状态;但是,这个也要明白,不是真的要去祭祀,而是在心地有这样一种要求;说到心地,即通常人们理解的内心世界;我们现在称思维意识;在古代人对“心”的概念含义独特,他们提到的心,不是当今人们所认识的狭义的心脏;包括人们所有的内心世界的活动,如:思维和情感的表现(古时候叫情志活动),这些都是心的功能的外现;所以,我们探讨的“心斋”,在当时即是他们修心的方法之一。

这有一个故事:说颜回要想去游说卫国暴君,孔子认为他能力还达不到,应付不来这事,让他先做到“心斋”;看样子古人也是把心智和处事能力联系起来看待的,套用现在的话语,就是要情商与智商并重。于是颜回就又问:敢问心斋?孔子解释了一通:

若一志,无听之以耳而听之以心;无听之以心而听之以气。听止于耳,心止于符。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虚。虚者,心斋也。

不知道大家看明白了没有,有人据此总结出来一套气功功法,叫“听息法”;但是,如果只是局限于这种层面的实践还是不够认识深刻。因为,大家理解的气功算是初级能量锻炼方法的一种,离真正修心的目标所要求达到的境界还有一定的距离,这里面的内容先放过不讲;就上段文字简单的理解就是:要专心!不是用耳朵去听,要用心去听,最后连心也不用了,而是感知到虚空中气的动静,能顺应气的变化来接人待物,也就达到了道的境界,能认识到虚,也就是“心斋”了。

文字这东西永远叙不透思想中的潜台词和话外之音;其一,“唯道集虚”,这虚的境界里有什么示相没法说清楚,在这里以四字简略了,当中已省去N字;其二,结合前文,颜回是准备去说服卫国国君的,而夫子却提出“心斋”的方法,在我们常人看来这两者不搭界;这就是夫子看重“心斋”的威力,你悟到了道的境界,当然有能力面对一切,应对一个卫国的国君当然是游刃有余了。为什么?你再理解这一句,“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如果把气理解为能量,一切事物的变数都是能量在作用的缘故,所以说,“心斋”认识了能量,认识了道,在虚中能集合能量的变数,自然懂得随机而变了。

如果说“心斋”的境界高;下面再看看坐忘”,其实,“心斋”和“坐忘”怎能截然分开,没有“心斋”的铺垫,又何来“坐忘”的境界?没有深度“坐忘”的境界,何来对虚空广博,道行其中的感知能力?两者一个是方法,一个是方法可能到达的层次,所以,如果把“气”(能量)的运动看作是道之体,那么能实现循道而行才是道之用。

这就好比,如果把“心斋”作为对心的修持之道,那么“坐忘”就是在践行中一步一步走过的台阶,最后达到“坐忘”之巅峰;有的说,刚才我也坐忘了,坐着打麻将,忘了做饭了;当然,这是调侃;我们普通人成天想的是柴米油盐,穿衣吃饭,而圣人们想的都是大事,当然,他们偶尔也会为点小事情烦心,但只不过他们很快就看得开、放得下了。

细想起来,其实“坐忘”的瞬间我们生活中还真不乏多见,比如说想一个事情,突然走神了,周围环境啥动静也不放在心上了,什么时间、空间、人物、事件都在此刻脑子里变得没有概念了,当时唯一的就是进入了自己想事情的境界里;如果是这样,恭喜你!你有成为圣人的潜质;当然,毫不忌讳地说,还有一种情况,或者你在思虑的境界里出不来,麻烦就大了,成了精神障碍了!这就是现实生活中的现象,不是说思维修持的人会怎么怎么样;因为,人的思维意识中的学问很大;既要提倡专心致意,又不要钻牛角尖认死理的人,这样对人的心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事事处处做到心境要开阔。

下面我们再看看一段原文: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 矣。曰:可矣,犹未也。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 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

还是这个颜回;你看他与夫子见面一次又一次反馈自己的进展,还真是一步一个台阶呢,他一点一点的忘掉一些东西,最后彻底“坐忘”!到底是文学作品,也许是庄子想借这个故事来叙事说理,所以才弄出如此形象化和层次化的描述;如果现实中有谁谁谁来跟你说今天忘了这个,明天忘了那个,一定会怀疑他得的健忘症;记得南怀瑾的书中说过一个趣事:某人很苦恼,都说入静要忘掉杂念,我怎么坐着坐着,杂念越多,倒把别人欠我钱的事儿想起来了,都十几年早忘了;其实,这才是常态的过程,也值得恭喜,从思维健康学的角度来看,说明你脑中某些衰退休眠的神经功能区又被激活了;我们说,生活中看得到的是事态,遗忘的是心境,以你对待事情的态度,如果事无巨细都牵肠挂肚,这心累得谁也受不了,多做做“心斋”来提高境界。

再看看颜回做到的“坐忘”境界: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也是说得比较简约,如何样的与大道通,难道是不可说,或者不可描述?也不是,你要研究这个东西,自己思维意识得到的东西对别人来讲也许就是一个知见束缚,因为是人就有追慕之心,一旦追慕过头失去平常心,就容易出现幻生觉,便见虚妄,这也是心不清净的缘故啊。

这里面的内容无从考究了;前文也说真正的坐忘并不是一次忘一件事这样的规律;通过对思维逻辑和内修实践总结到思维规律,我们来讲一下如何才能做好思维意识的内修。

首先,我们内修中不是刻意的去想把什么东西忘掉,那样是忘不掉的,除非有不参水的“孟婆汤”,你想忘的想法其实就是在暗示你,加深了你大脑中记忆的印记,选择性遗忘事件不是在影视里出现,就是自欺欺人,或者真正的外伤失忆;那我们是如何实现所谓的“坐忘”?

其一:转念!即转移注意力!有的说我修空吧,以空断念;那不是断念,而是以“空”为念,因为人的思维意识就像一天奔流的河流,从不间断,哪怕你是在睡眠状态下,意识也在进行,因为有能量运动,神经生物电反应都在进行,不然何来的梦象等等,不管你是不是主动在思索、或者想象,意识永不停顿,在清醒的状态下更是,一会儿这个念头,一会儿那个冒出念头,哪来的呢?思维深处,能量的作用。那如何才能达到静、止?人们创造了听息、止观、意守,比如前文的“心斋”等等。

要控制住意识,先要拢住意识,以一念代万念,以好的念头代替烦恼的念头,这就是转念,转移注意力除了专心致意,一心一意、诚心敬意地做某一件等等,也未尝不是入门的思维意识训练和控制的法门;这有什么作用?前几天的文章讲了,只有意识的高度集中,在意识为媒介的参与下,最后才能产生能量的聚变,也最终改变了我们的思维状态、心理状态,以及身体状态,这是能量作用的规律规律,也是必然的过程。

其二,要做到意识豁达;思维修的“心斋”也表现在日常中,不患得患失纠结于心,这与我们心胸境界有很大的关系;气势恢宏与小肚鸡肠岂可同日而语?这些在人的身体能量层次和脏腑结构中就可以发现,有经验的人一看便知。

但是,如果只是拢住了念头,怎么就让自己达到他们说的“坐忘”境界呢?

这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但只要你坚持,知道有一个顿悟吗?直超境界,有时候,我们在内观或意守中想想想,突然发现自己不知是在想什么了,你说没想什么,确实又想了,当你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连刚才在干什么都忘了,生活中什么生生死死,你情我愿的事,谁还记得在意那些啊;你突然进入的境界与你想的完全是两码事,这叫似想非想,想非非,非非想;这和内观中看到的能量光亮度不一样了,思维突破了能量屏蔽,出现了场景,并不是现实中的场景;但也是能量的变现;回到现实中,你还是你,不能太天真,是你在想,也不是你在想,你还得好好过日子,但因为此,你的心境变了,眼界变了,很多看事物的态度也变了,这些才是真的,因为你体内接触的能量变了,但也都是思维意识中存在的变化,有些人说是潜意识在活动,有一个成语用在这里并不一定是贬义词,就是:得意忘形,这个意是真意,是意到极致,出神入化的意思。

也用不着沾沾自喜,说明意识在自控下能有一些脱离羁绊的能力,大脑很清楚嘛,做糊涂虫那是因为利令智昏、神昏颠倒所致,真正明白人不干;所以,有一个思维意识内修的目的值得我们去商讨,要想像庄子一样达到逍遥游的精神境界吗?这个还不好说,也许我们可以改变一些事情,使自己活得潇洒一些。

总之,思维意识内修中出现的一切变化都是能量的作用,如果我们进了虚空意境有所发现,总得拿里面的能量来做点文章啊,能量是重塑规律,改变现状的途径,否则,不是空坐宝山,碌碌无功,岂不遗憾?说点出格的话,当然不去轻易怀疑什么,历史上记载的颜回聪明早夭,难道他早已看透生死,一心超然物外?这个存疑无伤大雅,他还是大家心目中聪明的颜回,受人景仰的夫子弟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