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小尺寸來看,唐代每尺約等於今天的30釐米,如此計算,“高六寸,長尺餘”的猧子大概身高18釐米、長30釐米左右,這與今天的獅子狗體型大致相當。從隨後的文獻記載看,從唐朝起直至17世紀,猧子不時成爲詩歌中表現的主題,是備受人們喜愛的對象。如《全唐詩》中無名氏所作的《醉公子》就有“門外猧兒吠,知是蕭郎至”的詩句。

成彥雄的《寒夜吟》中有“猧兒睡魘喚不醒,滿窗撲落銀蟾影”的詩句;元稹的《春曉》中有“猧兒撼起鐘聲動,二十年前曉寺情”的詩句……從詩歌角度看,猧子主要由具有一定社會和經濟地位的女性所飼養。1861年,英國維多利亞女王得到一隻從北京帶回的獅子狗,這是獅子狗第一次走進歐洲的宮廷。

呆萌的表情,嬌小的身軀,走起路來扭來扭去的屁股,瞬間治癒了剛剛經歷喪母、喪夫之痛的英國女王。據說這位常年只穿黑服、隱居溫莎城堡多年的女王因爲獅子狗的到來,露出了久違的笑容,親切地命名這隻來自東方的獅子狗爲Lottie,意思爲“忠誠和重視感情”。看到Lottie深得女王寵愛,英國上層人士亦開始爭相購買和飼養獅子狗。繼Lottie登陸英倫之後,更多的獅子狗開始走出國門,成爲中國官方的“友好使節”。

周乾先生在《慈禧與她的愛犬》一文中就指出,在《辛丑條約》簽訂後,慈禧太后主動將一部分獅子狗當作禮物贈送給西方,以示友好。如她曾分別送給美國西奧多·羅斯福總統的女兒和美國銀行家摩根各一隻獅子狗,這兩隻小狗於1906年來到美國後廣受關注,並很快被納入全美飼養者協會名犬名錄,掀起了清末獅子狗外交序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