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怎麼讀懂“十四五”?白春禮、黃奇帆這樣說

“‘十四五’規劃建議包含着一個更深層次的戰略估量,那就是在清醒分析當前國內國際有利和不利條件基礎上,中央堅定確信,中國仍然處於一個重要的戰略機遇期。”11月20日,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原中央黨校常務副校長鄭必堅在“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廣州)開幕式上發表主旨演講時做出了上述表述。

11月3日,《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下稱“規劃《建議》”)正式對外發布。

如何解讀規劃《建議》?11月20日,“讀懂中國”國際會議在廣州舉行,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復旦大學特聘教授、中國金融四十人論壇學術顧問黃奇帆在開幕式上分別做了主旨演講,暢談 “十四五”規劃與中國現代化新徵程。

白春禮:必須扭轉粗放型發展模式

如何認識當前中國科技發展的現狀和水平?

白春禮認爲,在即將過去的“十三五”時期,中國科技創新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一些前沿領域開始進入並跑甚至領跑的階段,科技實力正在從量的積累邁向質的飛躍,從點的突破邁向系統能力的提升。

客觀來講,中國創新水平與發達國家相比,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相比還存在一定的差距。五中全會對當前科技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判斷是創新能力不適應高質量發展要求,反映出我們科技發展還存在着一些短板和不足,如基礎研究和重大原創成果不足,很多領域的關鍵核心技術嚴重依賴進口,國家創新體系的整體效能還不高,科技創新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支撐保障能力還有待提升等方面的問題,社會上熱議“卡脖子”關鍵核心技術有待攻關。

規劃《建議》明確指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爲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

白春禮分析稱,五中全會做出中國已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大戰略判斷,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並不是說我們已經實現了高質量發展,而是說我們的發展已經到了必須以高質量發展爲主要目標要求的階段,必須扭轉過去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來拉動經濟發展的粗放型發展模式。

在白春禮看來,自立自強是科技事業發展的內在要求。中國已經成爲一個名副其實的科技大國,但還不是科技強國,強調科技自立自強就是希望要逐步扭轉科研活動中原創能力不強、大量資源和精力用在從事跟隨性研究上的問題,鼓勵科研人員提出更多原創理論,做出更多原創性的貢獻。另一方面,科技自立自強也是現代化國家建設的客觀要求,引領帶動綜合國力的躍升。

“強調科技自立自強決不是說中國要關起門來搞創新,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持續推動國際科技合作和開放創新,積極主動融入全球的創新網絡,實現科技自立自強可以讓我們更加平等,在更高水平上更好地參與國際開放合作。”白春禮強調。

黃奇帆:未來十年累計進口額有望超過27萬億美元

關於“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爲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的重大部署,黃奇帆稱,該重大戰略本身就是中國以自身行動增進全球合作,助推全球經濟復甦的新藥方。

“中國的經濟戰略將不再以順差爲目標,一味擴大出口,而是以適度擴大進口,實現進出口平衡爲目標。”黃奇帆稱,中國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預計未來十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服務業的進口總額將達5萬億美元,兩者加起來超過27萬億美元,龐大的市場需求必將對疫後世界經濟復甦帶來直接而持久的拉動。

黃奇帆認爲,中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將進一步完善,要素資源將在更高水平上實現優化配置,經濟增長將更可持續。在單純的外循環拉動下,中國經濟增長較爲粗放,靠的是勞動力和資本的大量投入,由於重生產輕消費、訂單爲王、重商主義,經濟長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產能過剩和內需不足,時不時成爲突出矛盾。建立內循環爲主的雙循環格局,不僅意味着要進一步打通生產、交換、分配、消費各環節的供給,形成更加暢通的經濟循環,還要深化產業政策、投融資體制的改革,深化要素市場改革,加快建立高標準市場體系。

在營商環境方面,中國將爲外資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打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的營商環境。黃奇帆舉例稱,疫情發生以後,中國對外開放的力度不降反增,上半年公佈的2020年版“外商投資負面清單”中,金融領域取消證券公司、證券投資基金管理公司、期貨公司、保險壽險公司外資股比的限制;農業領域將小麥新品種選育和種子生產由中方控股這麼一個條件放寬爲中方股比不低於34%等。目前中國已經成爲全球跨國投資的穩定器和避風港。

規劃《建議》指出,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日前,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正式簽署。對此,黃奇帆稱:“這將進一步提升亞太地區經濟增長質量,推動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促進亞太和全球經濟發展。接下來,中國將加快中歐全面投資協定談判和落地,在此基礎上深入研究加入世界TPP協議(現已改名爲CPTPP)的可行性。”

此外,黃奇帆還提到,中國強調實現科技自立自強,不僅有助於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還有助於增加全球科技和產業的合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