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京劇,大家都會想到舞臺上的角兒,水袖一揮、唱腔婉轉,把京劇的韻味演繹至極。而有一位這樣的角兒,在中國想必沒多少人不知道,他的名字叫做梅蘭芳。

而說起梅蘭芳這個名字,還頗有些來歷,這位角兒本名叫做梅瀾,後來起了個藝名叫做喜羣,再往後才叫梅蘭芳,而這”蘭芳“兩個字,是這位角兒在“喜連成”科班裏演出學藝時,被這科班的出資人改的,這一改讓梅蘭芳一炮而紅,也讓千千萬萬的後人們讚歎不已。

可這位給他改名字的人,着實經歷了人生的大起大落,還曾因鈔票太多而破產,被小小黃豆壓垮企業,最後還要靠出梅蘭芳等名角兒來幫他籌款,這就是曾經的東北首富牛子厚。

梅蘭芳

祖輩闖關東,用命討生活

雖然這個名字有些陌生,但要想知道牛子厚的故事,我們還得從他的祖上看起。

“玉升麟秉章,世紹永安長”,這十個字是牛家世代相傳的輩分排列,從玉字排起,是牛子厚的曾爺爺,叫做牛金玉。牛金玉有兩個兒子,都承了升字,一個叫做牛升雲,一個叫做牛升霄。

這牛家人原籍在甘肅,後來因爲逃荒又到了山西,可沒過多久又遇上山西頻繁的自然災害,人多糧少,而很多人選擇了北上往關外走,也就是歷史上的“闖關東”。

牛金玉一家先到達了那時被稱爲“吉林烏拉”,現在我們稱爲吉林的地方。這一大家人上上下下都得喫飯活着,於是牛金玉就找到了當時的吉林副都統,在他的幫助下,得以開墾出一塊土地,以供全家人的口糧。

闖關東

溫飽的問題解決了,牛金玉又開始琢磨賺錢置辦家業,當時的關外人不少都是靠採參起的家,於是牛金玉帶着兩個兒子也開始採參,結果效益並不好,後來又聽人說淘金掙錢,他又帶着兩個二兒子淘金,總之,什麼賺錢幹什麼,幾年下來,不知道喫了多少苦,總算是攢下了點本錢。

而牛家真正的發跡,是在1676年,這時的康熙皇帝準備對抗沙俄的侵略,所以令古塔將軍將部隊駐紮在吉林這一重要關口。牛金玉在這件事裏發現了商機,吉林經歷了這許多年的發展,早已成爲邊陲重地,來往的客源不斷,所以他拿出自己的本錢,開了一家大車店。

所謂的大車店就是現在的旅館,只不過價錢低廉,相應的服務與配置也就差了很多。不過這並不影響這門生意,反而因爲吉林地理位置的特殊,讓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使得店面能夠進一步擴展,漸漸地有了規模。

牛金玉給這家店起了個名字叫做“源升慶”,牛家的第一家產業就此誕生。慢慢地,牛家在商界的名氣越來越大,被稱作“船廠牛家”,與瀋陽郎家、河北劉家、山西亢家並稱爲“中國北方四大家”。

1829年,牛金玉去世,他把所有的產業都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希望他們可以讓牛家更加強盛。他的兒子牛升雲與孫子牛化麟也果真沒有讓牛金玉失望,牛家的產業在他們的管理下,日漸擴大。

只可惜天妒英才,牛化麟在四十幾歲時就病故了,而如此繁多的家業,都交給了一個剛剛還俗不久的十五歲男孩,他就是牛秉坤,字子厚。

牛家大院

年少興家業,老來悲慼戚

在這個懵懂少年接手家族企業時,正是企業蓬勃發展的時候,他不能讓曾爺爺輩留下來的家業斷送在自己手裏,都說“富不過三代”,年輕氣盛的他哪裏肯相信這句話。

牛子厚首先面臨的就是企業的管理問題,但好在各個企業裏都有專門的管理人員,牛家人只需要負責出資,而不用親自管理,這樣一來,就給了牛子厚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接手企業。

慢慢地,牛家的“升”字號企業在牛子厚的管理下越開越多,光在吉林就有20餘家,據《遊吉便覽》記載: “在1911年(宣統三年),牛家的“買賣”有錢鋪2家,佔當時全城錢鋪的九分之二;當鋪六家,佔全城當鋪的十六分之六;雜貨行三家,佔八分之三;批發貨店二家,佔九分之二;中藥鋪一家,佔十分之一;糧米鋪一家,佔四分之一;客棧一家,佔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牛家更厲害的地方還在於商品經營種類的廣度上,從百姓生活起居的柴米油鹽,到官僚鄉紳享樂的綾羅綢緞、山珍海味,牛家都有所涉獵。除了商業,牛家還開辦養豬場、養雞場、漁場等等。

牛子厚

憑藉着這些項目帶來的收益,牛子厚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把祖業發揚光大了,但他並沒有止步於此,他開始把牛家的生意向外擴展,讓帶着“升”字的企業遍佈周邊許多城市,一時間大連、營口、瀋陽、唐山、太原等地都有了牛家的生意。

經過牛子厚的發展,牛家產業已經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傳說當時的清廷都曾向牛家借過整整70萬兩白銀,足以見得牛家的家境殷實。

然而泰極生否,凡事到了極點,勢必會開始走下坡路,牛子厚怎麼會不知道這個道理,怎麼會不做準備,只是沒想到這災難會來的這麼出人意料,這麼快。

鴉片戰爭時期,東北的流通貨幣十分的混亂,市面上既有真金白銀也有大小銀錢,規格根本無法統一。

而錢幣的混亂,就註定會給商業流通帶來麻煩,面對不利於自己企業的情況,牛子厚決定開辦錢莊,投資金融,嘗試着自己經營貨幣。當時東北市面上最保值的紙幣,非沙皇俄國發行的紙幣——羌帖莫屬。

當時的羌貼

牛子厚用來大量的財力買入這些鈔票,想要靠着囤積這些紙幣來讓牛家繼續往日的輝煌。然而事與願違,由於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打倒了封建沙皇,牛子厚囤積的羌帖一夜之間全部變成了廢紙,牛家就此元氣大傷。

經過這件事,牛子厚也慢慢把企業管理權交給了自己的兒子,他也明白,自己老了,拼不動了。

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兒子們掌管下的企業並沒有太多好轉,反而一家又一家的關着鋪子,他們還未意識到牛家已經不可逆轉的走向沒落,東北首富的稱號即將成爲過去,而壓倒這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居然是一粒小小的黃豆。

1929至1930年間,牛子厚的兒子倒賣黃豆,由於資金不足,只能向吉林永衡官銀透支借款,然而遭逢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黃豆大跌,牛家根本無力償還欠款,只能將多家企業連同千餘間房產用作抵債,僅保留住住宅和少數店鋪。

自此,這個靠着祖輩白手起家張羅起的企業帝國徹底崩潰,牛家繁華了百餘年,終究還是敗了。

牛子厚像

駕鶴西去,傳奇長存

1943年牛子厚於北京病故。而在他離世前九年,梅蘭芳還曾爲他義演三天,用籌得的銀錢來讓這位老人安度晚年。

在紅樓夢裏,有這樣一首解詞,其中有這樣一句,用來描述牛家企業的最爲合適,那便是“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世事難料,誰又能一輩子富貴呢?

牛子厚這一生,經歷過大起也經歷過大落,看着父輩們一步步經營的產業在自己手裏繁榮壯大,卻也因爲自己而一步步走向沒落,這對於他或許是最大的打擊。

“喜連成”科班

觀其一生,牛子厚可以說不愧於世間,爲人後代,他努力經營,讓家族企業有了前所未有的輝煌。熱愛戲劇,他出資建設“喜連成”科班,讓一位位名角兒聞名於世。

身爲富豪,他兼濟天下,施粥舍財都是尋常之事。正是這樣的富商才使得很多人在那個難熬的年代裏生存下來,只可惜時運不濟,如今只留下這一段故事讓人唏噓。#牛家#梅蘭芳#金玉收藏

這牛家人原籍在甘肅,後來因爲逃荒又到了山西,可沒過多久又遇上山西頻繁的自然災害,人多糧少,而很多人選擇了北上往關外走,也就是歷史上的“闖關東”。

牛金玉一家先到達了那時被稱爲“吉林烏拉”,現在我們稱爲吉林的地方。這一大家人上上下下都得喫飯活着,於是牛金玉就找到了當時的吉林副都統,在他的幫助下,得以開墾出一塊土地,以供全家人的口糧。

闖關東

溫飽的問題解決了,牛金玉又開始琢磨賺錢置辦家業,當時的關外人不少都是靠採參起的家,於是牛金玉帶着兩個兒子也開始採參,結果效益並不好,後來又聽人說淘金掙錢,他又帶着兩個二兒子淘金,總之,什麼賺錢幹什麼,幾年下來,不知道喫了多少苦,總算是攢下了點本錢。

而牛家真正的發跡,是在1676年,這時的康熙皇帝準備對抗沙俄的侵略,所以令古塔將軍將部隊駐紮在吉林這一重要關口。牛金玉在這件事裏發現了商機,吉林經歷了這許多年的發展,早已成爲邊陲重地,來往的客源不斷,所以他拿出自己的本錢,開了一家大車店。

所謂的大車店就是現在的旅館,只不過價錢低廉,相應的服務與配置也就差了很多。不過這並不影響這門生意,反而因爲吉林地理位置的特殊,讓生意一天比一天好起來。使得店面能夠進一步擴展,漸漸地有了規模。

牛金玉給這家店起了個名字叫做“源升慶”,牛家的第一家產業就此誕生。慢慢地,牛家在商界的名氣越來越大,被稱作“船廠牛家”,與瀋陽郎家、河北劉家、山西亢家並稱爲“中國北方四大家”。

1829年,牛金玉去世,他把所有的產業都留給了自己的兒子,希望他們可以讓牛家更加強盛。他的兒子牛升雲與孫子牛化麟也果真沒有讓牛金玉失望,牛家的產業在他們的管理下,日漸擴大。

只可惜天妒英才,牛化麟在四十幾歲時就病故了,而如此繁多的家業,都交給了一個剛剛還俗不久的十五歲男孩,他就是牛秉坤,字子厚。

牛家大院

年少興家業,老來悲慼戚

在這個懵懂少年接手家族企業時,正是企業蓬勃發展的時候,他不能讓曾爺爺輩留下來的家業斷送在自己手裏,都說“富不過三代”,年輕氣盛的他哪裏肯相信這句話。

牛子厚首先面臨的就是企業的管理問題,但好在各個企業裏都有專門的管理人員,牛家人只需要負責出資,而不用親自管理,這樣一來,就給了牛子厚更多的時間來學習接手企業。

慢慢地,牛家的“升”字號企業在牛子厚的管理下越開越多,光在吉林就有20餘家,據《遊吉便覽》記載: “在1911年(宣統三年),牛家的“買賣”有錢鋪2家,佔當時全城錢鋪的九分之二;當鋪六家,佔全城當鋪的十六分之六;雜貨行三家,佔八分之三;批發貨店二家,佔九分之二;中藥鋪一家,佔十分之一;糧米鋪一家,佔四分之一;客棧一家,佔十分之一。”

除此之外,牛家更厲害的地方還在於商品經營種類的廣度上,從百姓生活起居的柴米油鹽,到官僚鄉紳享樂的綾羅綢緞、山珍海味,牛家都有所涉獵。除了商業,牛家還開辦養豬場、養雞場、漁場等等。

牛子厚

憑藉着這些項目帶來的收益,牛子厚可以說是真正意義上的把祖業發揚光大了,但他並沒有止步於此,他開始把牛家的生意向外擴展,讓帶着“升”字的企業遍佈周邊許多城市,一時間大連、營口、瀋陽、唐山、太原等地都有了牛家的生意。

經過牛子厚的發展,牛家產業已經達到了空前的繁榮。傳說當時的清廷都曾向牛家借過整整70萬兩白銀,足以見得牛家的家境殷實。

然而泰極生否,凡事到了極點,勢必會開始走下坡路,牛子厚怎麼會不知道這個道理,怎麼會不做準備,只是沒想到這災難會來的這麼出人意料,這麼快。

鴉片戰爭時期,東北的流通貨幣十分的混亂,市面上既有真金白銀也有大小銀錢,規格根本無法統一。

而錢幣的混亂,就註定會給商業流通帶來麻煩,面對不利於自己企業的情況,牛子厚決定開辦錢莊,投資金融,嘗試着自己經營貨幣。當時東北市面上最保值的紙幣,非沙皇俄國發行的紙幣——羌帖莫屬。

當時的羌貼

牛子厚用來大量的財力買入這些鈔票,想要靠着囤積這些紙幣來讓牛家繼續往日的輝煌。然而事與願違,由於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打倒了封建沙皇,牛子厚囤積的羌帖一夜之間全部變成了廢紙,牛家就此元氣大傷。

經過這件事,牛子厚也慢慢把企業管理權交給了自己的兒子,他也明白,自己老了,拼不動了。

然而,“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兒子們掌管下的企業並沒有太多好轉,反而一家又一家的關着鋪子,他們還未意識到牛家已經不可逆轉的走向沒落,東北首富的稱號即將成爲過去,而壓倒這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居然是一粒小小的黃豆。

1929至1930年間,牛子厚的兒子倒賣黃豆,由於資金不足,只能向吉林永衡官銀透支借款,然而遭逢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黃豆大跌,牛家根本無力償還欠款,只能將多家企業連同千餘間房產用作抵債,僅保留住住宅和少數店鋪。

自此,這個靠着祖輩白手起家張羅起的企業帝國徹底崩潰,牛家繁華了百餘年,終究還是敗了。

牛子厚像

駕鶴西去,傳奇長存

1943年牛子厚於北京病故。而在他離世前九年,梅蘭芳還曾爲他義演三天,用籌得的銀錢來讓這位老人安度晚年。

在紅樓夢裏,有這樣一首解詞,其中有這樣一句,用來描述牛家企業的最爲合適,那便是“金滿箱,銀滿箱,展眼乞丐人皆謗 ”。世事難料,誰又能一輩子富貴呢?

牛子厚這一生,經歷過大起也經歷過大落,看着父輩們一步步經營的產業在自己手裏繁榮壯大,卻也因爲自己而一步步走向沒落,這對於他或許是最大的打擊。

“喜連成”科班

觀其一生,牛子厚可以說不愧於世間,爲人後代,他努力經營,讓家族企業有了前所未有的輝煌。熱愛戲劇,他出資建設“喜連成”科班,讓一位位名角兒聞名於世。

身爲富豪,他兼濟天下,施粥舍財都是尋常之事。正是這樣的富商才使得很多人在那個難熬的年代裏生存下來,只可惜時運不濟,如今只留下這一段故事讓人唏噓。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