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2020年“常走大运”暨春秋淹城遗址公园改造提升启动仪式在常州春秋淹城遗址公园举行。作为融入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国家战略的重点项目,遗址公园的全面提升改造将以春秋文化为主体内涵,生发打造多功能文旅商集聚区。

一场预计长达3年、

投资数亿元的文旅民心工程就此拉开序幕。

中国大运河蜿蜒3200公里,是人类历史上开凿最早、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人工河流,承载着文化基因的大动脉,是活着的、流动着的珍贵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精神的集中诠释。大运河常州段肇始于春秋、发展于隋唐、鼎盛于明清,是文字记载江南运河的最早段落。

千年来,大运河与常州城市交相辉映,

形成了“通江达湖、城河相依”的文化景观,

孕育了名人文化、红色文化、工商文化等文脉资源,

为常州赢得“中吴要辅、八邑名都”的美誉。

2014年,中国大运河正式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常州城区段大运河成为我市第一个世界遗产。

作为大运河带上独具历史价值的文化符号,春秋遗址公园一直备受关注。“明清看北京,隋唐看西安,春秋看淹城”。2017年成功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19年,旅游区被评为最美中国文化旅游目的地、全域旅游人气目的地,主体景区品牌影响力位列全国旅游景区TOP100。

这次提升改造项目本着保护生态、尊重历史、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打造国家级大运河公园的核心区、大运河早期文化展示的标本区、运河文化传承保护的先行区、示范区。

11月初,春秋淹城遗址文化保护传承利用规划汇报会在武进区政府举行。历经半年实地考察和分析,东南大学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专家团队现场阐释,此次改造目标是为市民游客提供一处未来可期的国家级公园。

未来项目整体将统由《诗经》文化生发

以理水、布轴、活化、点景四个工作方向为提升改造抓手。工程分三期进行,利用好“三河三城”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扩充度假区区域设置与功能,优化景观与建筑,将遗址风光、近郊休闲、城市旅游、商业资源集于一处,项目将牢牢围绕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这一母题,让古遗址焕发新生机,让淹城水系与运河水网融贯成为运河文化带上璀璨明珠。全力打造运河文化常州品牌,助推老城厢复兴发展,助力常州文旅休闲明星城建设。

淹城遗址

距今2700年,是我国迄今发现的保存最完整的春秋时期地面城池遗址。“三城三河”的淹城形制举世无双,为世界城市建筑史补上了缺失的一环。与此同时,淹城遗址出土了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四条独木舟和20余件青铜器等众多珍贵文物。1988年,淹城遗址被国务院确立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来源:常报新媒体

全媒体记者:周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