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編導樊彥妤

道兒,我已經給你指明瞭。

(參見:敢問路在何方?《北征賦》裏有一條)

但故事,還沒完。

特別是進入寧夏以後的故事,老攢勁了。

越安定以容與兮,遵長城之漫漫

01

從甘肅慶陽鎮原縣進入寧夏後,就是今天的彭陽縣。在這裏,有一條先秦長城雄踞在班彪眼前。兩千多年過去了,這條長城至今還在。

實際上,班彪進入寧夏後的行動路線就是沿着長城走。在《北征賦》裏他批評秦王朝只顧着修建長城,既造成了民怨又忽略了內患。

有趣的是,被班彪痛斥的這段長城,那時卻在爲班彪的“北征”之旅提供着安全保障。並且,它還是一個路標,因爲只要沿着它走,就能到達固原了。

閔獯鬻之猾夏兮,吊尉卬於朝那

0 2

但是,在去固原前,班彪還需經過一個叫朝zhū那nuó的地方,在那裏,他祭拜了一位已經去世了一百多年的將軍,孫卬。

之前,兩人及其家族之間,並未有過任何交集。

孫卬是西漢時期的將軍。公元前166年,身爲北地都尉的孫卬戰死沙場,匈奴得以入朝那蕭關。

班彪爲什麼要專程祭奠孫卬?也許是因爲孫卬給漢朝將領樹立了建功立業、報效祖國的榜樣,他的誓死駐守爲西漢反擊匈奴贏得了時間。作爲一介書生,面對亂世,班彪或許感到無能爲力,而希望能夠再次出現像孫卬這樣的英雄。

隮高平而周覽,望山谷之嵯峨

0 3

沿着長城繼續走,班彪來到了固原。在那個時代,固原叫高平城。這是班彪從長安出來一路西行路上,所見到的第一個邊疆大城。在這裏,沒有戰火,也不用急着趕路,詩人終於有時間整理一下思緒了。

在這裏,班彪寫下了《北征賦》。

我們並不知道班彪在高平停留了多久,有人說他離開這裏後又去了甘肅天水,但他的《北征賦》卻到高平就結束了。在賦的結尾,他寫下“樂以忘憂,惟賢聖兮”的句子。或許,在經歷了一系列的苦難之後,詩人的內心,收穫了某種豁達?

離開固原後,班彪在西北生活長達十餘年,他與子女班固、班昭共同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部斷代史《漢書》,其中記錄了當時西北地區的歷史地理與民俗。他的另一個兒子班超“投筆從戎”,成爲重新鑿通絲路的“西域都護”,其歷史地位可與張騫相提並論。

以上,就是班彪和《北征賦》的故事。知道了它,也就多了一個瞭解寧夏和歷史的視角。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