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伊斯蘭教世界的中東地區,小國黎巴嫩堪稱是一個異類。這個國家至今仍有四成的人口信仰基督教,在黎巴嫩內戰爆發前,基督教則是這個國家的主體宗教,信仰人口占全國總人口的8成以上。雖然基督徒已不再佔黎巴嫩人口的多數,它依然是中東地區基督教衆佔比最高的國家。

黎巴嫩版圖約1.04萬平方公里,面積只有北京的三分之二,人口約610萬,非常稠密。黎巴嫩西瀕地中海,首都貝魯特及第二大城市的黎波里均爲地中海東岸重要商港,集中了黎巴嫩一半人口。

歷史變革

從地理上看,黎巴嫩是扼守亞非歐三大洲的三岔口,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歷史上深受腓尼基、阿拉米、希伯來文明影響,又相繼被亞述帝國、新巴比倫王國、波斯帝國,古希臘及古羅馬征服。公元7世紀中葉開始,中東地區進入伊斯蘭時代。黎巴嫩作爲拜占庭帝國敘利亞行省的一部分,受基督教文化浸潤,是當時中東地區僅有的一個基督教國家。此後,十字軍、薩拉丁王朝、馬木魯克王朝、奧斯曼帝國先後入主黎巴嫩。

一戰後,奧斯曼帝國瓦解,敘利亞淪爲發達殖民勢力範圍。二戰時期,法國戰敗投降,黎巴嫩於1943年趁機宣佈獨立。1975年始,黎巴嫩基督教和伊斯蘭教兩派爆發了一場持續了15年的內戰,給黎巴嫩造成重大的財產損失和人員傷亡。昔日,有“中東巴黎”之稱的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大半建築遭到炮火的焚燬。

今日現狀

黎巴嫩國雖小,卻熱鬧得很。國內有200多個政黨和數十支武裝組織,國內教派林立,伊斯蘭教與基督教的幾大派別掌握着國家實權,行政職務、議會席位等政治資源,按照一定比例在基督徒與穆斯林中分配,整體而言,穆斯林佔優。

另據官方統計,該國不同教派間的出生率差別很大。伊斯蘭教的總體出生率明顯高於基督教徒。有分析人士指出,這種人口增長不平衡的態勢持續到2050年,基督教徒人口占比將會下降到20%以下。此外,黎巴嫩曾在2015年一度接納了近120萬難民,現在仍有數十萬之多,其中多數來自巴勒斯坦、敘利亞和蘇丹的外國穆斯林。未來,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使這個國家陷入動盪不安。

經濟水平

黎巴嫩夾在敘利亞與以色列之間,其南部地區一度淪爲阿拉伯國家與以色列博弈的主戰場,上世紀60年代未至80年代初解組織曾進駐黎境內,將之作爲打擊以色列的前沿陣地。以軍則於1978年1982年兩度入侵黎巴嫩。以色列撤軍後,其留下的地盤與權力真空則很快被真主黨勢力填補。由於真主黨時不時地向以色列發起火箭彈襲擊,導致雙方經常爆發局部的武裝衝突。

連綿不斷的地區戰亂,使得黎巴嫩經濟、社會秩序遭受很大的破壞,經濟發展極不平衡。工業水平落後,以輕工業爲主,從業人口不足總人口的10%;農業以水果與蔬菜種植爲主,一半以上的糧食需要進口;旅遊業相對發達,曾一度佔到國民收入的五分之一;主要外匯收入來源包括旅遊業(60億美元)、出口(29億美元)和僑匯(70億美元);外來投資主要來自海灣產油富國與美國、法國。

數據顯示,2018年黎巴嫩GDP總量566億美元,人均GDP超過8000美元,看似不低,百姓收入還高於伊朗、伊拉克、敘利亞等國。但實際上,近年來黎巴嫩早已陷入衰退,成千上萬的企業關閉,一半人口生活在貧困線以下,公共債務高達895億美元,相當於國民生產總值的170%。市場上物價高漲,貨幣貶值嚴重,引發銀行美元擠兌,造成黎巴嫩銀行業多次被迫歇業。

從昔日的中東旅遊天堂,不依賴石油生存的富國,到如今陷入各種危機纏身乃至崩潰邊緣,這個命運多舛的中東小國又該走向何方?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