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皇帝一共有十六位,最爲人所熟知的恰恰在首尾兩端,前三個洪武、建文和永樂那是赫赫揚名,後面的萬曆、天啓和崇禎也都屬於最大歷史話題之列。但凡事都有個過渡,歷史不可能無緣無故的跳躍式發展,今天咱們就來扒一扒永樂皇帝之後的幾任明朝皇帝。

首先是朱高熾,他其實是大明得以延續比較長時間的關鍵人物之一。因爲看歷史不能只看那些轟轟烈烈型的,任何一個時間長一點的大一統王朝,在開國初期都有那麼一兩個與民休息的皇帝存在。因爲一個新的王朝建立,前面必定是大規模的戰爭,那麼戰爭後輕徭薄賦、休養生息、發展經濟就顯得尤爲重要。

但明朝從開國朱元璋之後,由於靖難之役的緣故,建文帝朱允文根本沒來得及繼續施行他的"建文新政"。而勝出的朱棣又是大量用兵,雖然戰果累累也很有必要,但是自開國後明朝是該到了有一個主張休養生息的皇帝出現了。故朱高熾在發展經濟、廢除苛政以及爲建文帝手下能臣平反方面都功勳卓著,成就了"仁宣之治"中的"仁"。

接下來咱們再來看"宣"。宣宗朱瞻基是朱高熾的長子,從小就深受他爺爺朱棣的疼愛,永樂年間就明確立爲皇太孫。我們看待宣宗需要一分爲二,社會經濟層面他是十分明確的休養生息,大明的經濟實力就是在他這裏出現空前發展的。

其他方面可以總結爲"兩停一開一爭勝",從朱棣佔領安南一直到仁宗時期,交趾的戰爭就沒停過,到宣宗繼位宣佈停止;從朱棣開始的鄭和下西洋已經進行了七次,到宣宗這裏也宣佈停罷。"一開"則是指從洪武皇帝嚴令宦官干政開始,到宣宗時期開始反其道而行之,倡導宦官讀書識字,讓他們積極參政。最後"一爭勝"是指他在書法和繪畫方面的造詣太高了,已經高到能與宋徽宗爭一爭高下的程度了。這樣一個皇帝,註定後世會對他褒貶不一。

仁宣之治後是明英宗,我覺得這個皇帝最值得一說。並不是因爲他在位期間發生土木堡之變成了俘虜,也不是因爲他在位期間于謙得勝後被殺,而是從一個全新的角度來看待一個歷史拐點的到來。如果跳出明朝,從世界歷史的宏觀角度來看,往往我們的印象是除了晚清以外,我們的發展程度總是走在世界前列的,特別是唐宋時期的遙遙領先。其實"拐點"早已出現,明英宗在位時間是1435年——1449年和1457年——1464年,之所以有兩段是因爲中間被俘。

咱們仔細來看,中間這八年也就是他弟弟代宗在位期間經歷了西方歷史上最重要的時間節點——1453。那一年君士坦丁堡陷落,延續一千多年的東羅馬帝國滅亡,標誌着歐洲走出了黑暗的中世紀,接下來迎接他們的將是什麼,咱們今天心裏都有數。對於明英宗來說,他殺于謙也好,廢代帝也罷,都是些具體事件,而對於東、西方"天平的震動"渾然不知。他的前半段任期還生活在"絕對優勢"中,後半段任期卻已經進入"他人前進我不動"的狀態中。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