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發病率在全世界範圍內,佔消化系統腫瘤是第一位的,在所有的腫瘤裏發病是第三位的,嚴重危害人類健康。

而胃黏膜癌腫不是由正常細胞“一躍”變成癌細胞,而是一個多步驟癌變的過程;

即慢性淺表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腸上皮化生→異型增生→胃癌,在這期間出現的病變稱之爲癌前病變。

(1)如何判定胃癌前病變的?

胃癌前病變是病理學概念,是正常的胃粘膜出現腸化生或異型增生的改變。

內鏡檢查是臨牀上篩查、診斷胃癌前病變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內鏡下黏膜組織活檢是金標準。

若內鏡下見黏膜紅白相間,以白相爲主,部分黏膜血管顯露,可伴有黏膜顆粒或結節改變;

病理結果顯示腺體萎縮,伴有中、重度腸上皮化生或異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內瘤變等,即可診斷爲胃癌前病變。

(2)什麼情況下需要就醫?

胃癌前病變症狀不典型,部分可有上腹部飽脹不適、早飽、噯氣、隱痛、灼熱感、食慾差、消瘦、貧血等症狀,也可以沒有任何症狀。

若患者出現上述等症狀,應及時去醫院就診。

或幽門螺桿菌陽性,或胃病時間過長,或伴有焦慮、消瘦等,應及時就診,建議行電子胃鏡檢查,明確病情。

(3)胃癌前病變病理分級有哪些?

1.不確定的上皮內瘤變:即竈性腸上皮化生,是炎症刺激等因素導致的黏膜損傷或胃酸引起的表淺糜爛潰瘍後的再生修復,這種反應性增生病竈在刺激因素消除後可恢復正常。

2.低級別上皮內瘤變:大部分腺體由腸型上皮構成,即腸上皮化生,腺瘤的組織學類型可以分爲管狀、管狀絨毛狀和絨毛狀三種。

建議每3個月複查胃鏡一次,進展不明顯者可6個月複查胃鏡一次。

3.高級別上皮內瘤變: 包括高級別腺瘤、高級別異型增生、非浸潤性/原位癌及可疑,與浸潤性腺癌關係密切,此種病變建議手術切除。

(4)胃癌前病變中醫的辨證論治?

根據患者上腹部不適、飽脹、疼痛等非特異的消化不良症狀,中醫可歸屬於“胃脘痛”、“胃痞”等範疇。

中醫治療應當審證求因,辨證論治,臨牀證候可分爲肝胃氣滯證、脾胃溼熱證、脾胃虛弱證、濁毒內蘊證。

(1)肝胃氣滯證

症狀:胃脘脹滿或脹痛,脅肋部脹滿不適或疼痛,因情緒因素誘發或加重,噯氣頻作;

舌脈:舌淡紅,苔薄白,脈弦。

(2)脾胃溼熱證

症狀:脘腹痞滿或疼痛,身體困重,食少納呆,口苦,口臭,精神睏倦,大便黏滯或溏滯;

舌脈:舌質紅,苔黃膩,脈滑或數。

(3)脾胃虛弱證

症狀:胃脘脹滿或胃痛隱隱,餐後加重,疲倦乏力,納呆,四肢不溫,大便溏薄;

舌脈:舌淡或有齒印,苔薄白,脈虛弱。

(4)濁毒內蘊證

症狀:胃脘痞脹或疼痛,胃脘灼熱,口苦口臭,噁心嘔吐,大便粘滯或大便色黑,面色晦暗;

舌脈:舌質紅,苔黃膩或黃厚,脈滑數或濡數;或舌質暗紅,紫暗,有瘀點瘀斑,脈弦澀。

注:文章內容僅供參考,如有脾胃疾病,可來院直接就診。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