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的发病率在全世界范围内,占消化系统肿瘤是第一位的,在所有的肿瘤里发病是第三位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

而胃黏膜癌肿不是由正常细胞“一跃”变成癌细胞,而是一个多步骤癌变的过程;

即慢性浅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肠上皮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在这期间出现的病变称之为癌前病变。

(1)如何判定胃癌前病变的?

胃癌前病变是病理学概念,是正常的胃粘膜出现肠化生或异型增生的改变。

内镜检查是临床上筛查、诊断胃癌前病变最常用、最重要的手段,内镜下黏膜组织活检是金标准。

若内镜下见黏膜红白相间,以白相为主,部分黏膜血管显露,可伴有黏膜颗粒或结节改变;

病理结果显示腺体萎缩,伴有中、重度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不典型增生)或上皮内瘤变等,即可诊断为胃癌前病变。

(2)什么情况下需要就医?

胃癌前病变症状不典型,部分可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早饱、嗳气、隐痛、灼热感、食欲差、消瘦、贫血等症状,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若患者出现上述等症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或幽门螺杆菌阳性,或胃病时间过长,或伴有焦虑、消瘦等,应及时就诊,建议行电子胃镜检查,明确病情。

(3)胃癌前病变病理分级有哪些?

1.不确定的上皮内瘤变:即灶性肠上皮化生,是炎症刺激等因素导致的黏膜损伤或胃酸引起的表浅糜烂溃疡后的再生修复,这种反应性增生病灶在刺激因素消除后可恢复正常。

2.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大部分腺体由肠型上皮构成,即肠上皮化生,腺瘤的组织学类型可以分为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三种。

建议每3个月复查胃镜一次,进展不明显者可6个月复查胃镜一次。

3.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包括高级别腺瘤、高级别异型增生、非浸润性/原位癌及可疑,与浸润性腺癌关系密切,此种病变建议手术切除。

(4)胃癌前病变中医的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上腹部不适、饱胀、疼痛等非特异的消化不良症状,中医可归属于“胃脘痛”、“胃痞”等范畴。

中医治疗应当审证求因,辨证论治,临床证候可分为肝胃气滞证、脾胃湿热证、脾胃虚弱证、浊毒内蕴证。

(1)肝胃气滞证

症状:胃脘胀满或胀痛,胁肋部胀满不适或疼痛,因情绪因素诱发或加重,嗳气频作;

舌脉:舌淡红,苔薄白,脉弦。

(2)脾胃湿热证

症状:脘腹痞满或疼痛,身体困重,食少纳呆,口苦,口臭,精神困倦,大便黏滞或溏滞;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或数。

(3)脾胃虚弱证

症状:胃脘胀满或胃痛隐隐,餐后加重,疲倦乏力,纳呆,四肢不温,大便溏薄;

舌脉:舌淡或有齿印,苔薄白,脉虚弱。

(4)浊毒内蕴证

症状:胃脘痞胀或疼痛,胃脘灼热,口苦口臭,恶心呕吐,大便粘滞或大便色黑,面色晦暗;

舌脉:舌质红,苔黄腻或黄厚,脉滑数或濡数;或舌质暗红,紫暗,有瘀点瘀斑,脉弦涩。

注: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有脾胃疾病,可来院直接就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