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周到上海

作者:苗夏丽

“当今,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加速与交通、医疗、教育、科研等领域深度融合,助推了全社会的信息化转型升级。“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2020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发来的视频中说,特别是在这次抗疫工作中,信息通信技术为疫情防控提供了非常强大支撑,在态势的研判、信息共享、流行病学的分析等方面显示了巨大的能量。

2020年乌镇举行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互联网发展论坛”中,数字经济与科技抗疫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业内专家企业家对此深有感触。

用数字科技抗疫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首席执行官张勇在主题发言中表示,因为数字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疫情的防控可以通过像健康码这样的载体精准到人,使得社会零售商业可以在线下关店的情况不停止营业,使得远程办公、网上教育已经成为一种习惯。

“老百姓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都因为疫情而加速了数字化,整个社会围绕着产业链运转发生了深刻变革。”张勇说。

红杉资本投资的企业中,有不少积极抗击疫情的影响。比如上海企业第四范式,其团队开发出了三套AI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测绘出疫情下的各种潜在威胁,巧妙的显化了人类与病毒相遇的各种路径,这套系统,已经下沉到了很多地方的政府和企业,帮助做好微观防控。红衫投资的另一家在线教育成员企业VIPKID,为了让更多孩子“停课不停学”,为延迟开学的学生免费提供了春季在线课;同时开放在线直播平台,供线下教学受影响的机构和学校无偿使用。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学说,在新冠疫情应对中,以5G、大数据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发挥了重要作用。依托疫情防控大数据平台,开展流行病学和溯源调查,对密切接触者“追踪”,大幅提高防控精准度和筛查效率。通过“5G+医疗”,多学科、多专家远程为重症患者协作诊疗,提升抗疫一线医疗救治水平。

奇安信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齐向东在论坛分享中表示,中国广泛使用数字技术助力抗疫。“我们不仅用数字技术辅助流行病学的调查,追踪疑似病例,隔离控制疫情蔓延,我们还用数字技术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多的日常生活需求,比如说学生上网校,企事业单位在线办公,电子商务、视频会议等等。”

阿里巴巴的张勇表示,中国的数字经济能够发展到今天,走在全球的前列,并且涌现出一批优秀的互联网公司和平台性的企业,这是得益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大时代,得益于政府鼓励发展和创新的各种政策,也得益于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市场。

数字助力中国经济体增长

不久前,中国公布了三个转正的数据,前三季度的经济增长由负转正、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季度增速在年内也首次由负转正、货物进出口总额的增速首次由负转正

“在经济恢复发展方面,数字经济成为关键增长引擎。受疫情冲击,上半年国内GDP下降1.6%,但数字经济仍然增长14.5%。大量企业利用远程会议、在线营销等数字化应用,快速实现复工复产。线上消费、在线教育等新业态不断涌现,增强了疫情期间的经济发展韧性。中兴通讯为例,我们在2月3号就实现“云复工”,近3万名研发人员通过云研发平台远程协作,协同设计效率达到以往集中办公的95%。”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李自学说。

有多个国际机构预测,中国有可能将成为今年全球唯一经济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根据权威机构统计,2020年全球GDP将同比下降4.4%左右,而数字经济增速将在0.5%左右的正增长;中国前三季度的GDP同比增长了0.7%,数字经济的贡献接近九成。数字经济正成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经济复苏和科技创新的新动能

抗疫催发了哪些机会?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江小涓在发言中表示,这次抗疫促进了网络应用更普及更深化,加快了经济社会向线上迁移的速度、广度和深度,抬高了数字经济进一步发展的起点。

“有观点说互联网上半场即数字消费已经见顶,这是没有看到新的消费前景。5G等新技术的应用和新商业模式的创新,将持续创造出多个百亿级、千亿级的新型消费。” 江小涓说,

数字消费生态将跨界成长,一站式提供智慧家居、智慧出行、智慧学习、智慧娱乐、智慧健康健身等网络和数字服务。依托产业互联网,消费者、企业和各种生产要素彼此连结,不断挖掘用户需求图谱,同步迭代,实时互动,动态满足用户需求,前景十分广阔

其次数字化生产将全面推进,助力高质量发展。数字化生产的加速已经开始,智能制造系统依托于传感器、工业软件、网络通信系统,形成新的物-物、人-人和人-机、人与物体的交互方式,实现人、设备、产品、服务等要素和资源的相互识别、实时联通,提升全链条全要素资源配置效率。同时,数字化融合将加速推进一、二、三次产业相互内置和多层链接,形成新的产业融合形态。

第三,数字化连结将形成网链,更好地平衡发展与安全。数字化网络平台能够聚合产业链上多环节多种类企业和多种生产要素,为各方提供更多类型的交互机会,提供产业内所需的各种服务。在特殊时期,如此次新冠疫情期间,当原有的产业链断裂时,数字化平台可以智能化地在供需各方之间进行匹配,迅速寻求替代或调整方案,快速补链接链。与传统的线下单点连结的产业链相比,数字化平台能够形成多点连接的产业网链,使全球分工体系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大大提升。

第四,数字化配置资源能力提升,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进程。在许多领域,传统的资源配置方式已经被数字化智能化匹配方式所取代或者即将被取代。比如互联网银行,以各自的算法进行风险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金融资源的配置方向。再比如,数字化社会化制造管理平台、云工厂等新型产业组织形态蓬勃发展,智能化、最小化的匹配各种生产资源,极大地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

第五,数字政府建设加快推进,提供更好调控与服务能力。比如,疫情之后农民工返回就业地的实时状况主要来自数据通讯平台和就业者密集的网络平台;各地复工复产情况特别是基本建设的进展情况,主要来自数字化工程机械平台的“挖掘机”指数,连接在这些平台上的大型工程机械占全国总数的85%以上,这些设备的开工情况可以实时准确的反映全国工程建设情况的进展。

此同时, 江小涓认为 ,为了加快推进网络和数字经济,需要提供与之相适应的改革举措和政策措施:

第一,要提供应用场景。新的数字消费应用许多在教育、医疗等公共部门,政府要积极稳妥地促进新的应用能够落地。

第二,要推进高水平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将5G相关产业群以及将跨界多场景融合技术“一揽子”纳入,鼓励以企业为龙头、推进产学研合作创新。

第三,要推动更多中小企业和个体从业者的产品和服务能够“入网接链”,增强融合与竞争力,促进他们共享数字时代的红利。

第四,要利用数字技术更有效的提供公共服务,便利群众,为市场主体赋能。同时要更多关注数字弱势群体,让他们能够共享数字红利。

第五,要对数字技术进行有效监管。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广泛应用,机器学习能力快速增强,数据、代码和算法愈来愈多地决定着每位公民在信息方面的可知与不可知,在资源分配中的可得与不可得,在社会活动中的可为与不可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