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一直有宋襄之仁的典故,可是结合典故了解了一番,不知道自己和历史认知相反是不是错的。在两军交战之时,一直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两国交战,不斩来使。而且还有优待俘虏等等。从宋襄公的仁义与愚蠢之争当中,小编发现,宋襄公也不失为一个仁义之人。只不过战败遭到了人们的唾弃而已。

让位贤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宋襄公的仁心修炼是否真的如此真心。宋襄公本来就是宋桓公的嫡子,虽然不是长子,但是在以前年代论尊卑,王位也是理应传授与他的。可是宋襄公却认为,王位应该立贤德之人才对,于是他举荐自己的哥哥目夷。再古往今来五千年中,王位一直是你死我活的争夺物。但是宋襄公却拱手相送,在这么大的诱惑年前,他还能如此自律,说明他是真的修炼不俗。

当然有的人开始说了,他知道自己的父亲中意于自己,所以故意表现自己大度仁义,这就是明显在作秀。好吧,我们再来看一下齐桓公的托孤一事,难道齐桓公也被他的外表骗了?具体来看一下。

仁义之心

当时春秋战国,齐国的子孙争夺不休,齐桓公怕自己死后,诸方势力纷纷开战争夺王位,所以托付君子之风的宋襄公帮助照看公子昭。宋襄公也是不负重任,并没有以此作为要挟,待齐国内乱平定之后,将公子昭安全送回,这让宋襄公的国际地位又再次上升。

在战乱的春秋时期,为什么宋襄公要遵守,礼仪之兵呢?据说,宋襄公一直研读军事著作叫《司马法》,据说是姜子牙的标注。里面讲究用兵要心存仁义之心,以仁义之心才能取天下。所以说,他的仁义之心,也是有出处的。

不过这两国交战,一方按照仁义出兵,一方尔虞我诈,十八般计谋全都用上,显然两人是不在一条思想方式的。宋襄公一切按照规矩来打仗,但是他也忘了,兵者,诡道也。

规矩不再

楚国不按照规矩行事,令宋国军心大乱。他们完全没有按照以往国与国之间的那种礼仪来开战。也就是从这个时候,战争中遵循的规矩不复存在。

泓水之战后,随着宋襄公的去世,也标志“礼义之兵”退出了历史舞台。其实,这一战宋襄公更多的不应该说他是否愚蠢,而应该更多的是批判他的贵族精神。宋国其实是殷商的后人的遗留,他们一直保存自己的贵族习俗。宋国国君从骨子到行为,都体现着“贵族精神”。他们的自尊不允许他们违反一点原则,时时刻刻受礼教约束。这真是这些约束让他们的思维受限制。

虽然这一战就算不按照礼仪规范去打仗也不一定能赢,但是他们内心的贵族尊严让他们无法抛下这些顾忌。宋襄公在原则与性命之间只是一味思考自己的贵族风范是不是掉落,却忘了改变创新。也就是说他的思想过于保守,如果仅仅想要靠自己改变这种战争的方式,好像不太可能呀。随着这种局面的打破,战争诡道才开始问世。

结束语

总而言之,说了这么多,对于宋襄公是不是愚蠢我想见仁见智,他在自己的那个年代遵循的只不过是自己的一种贵族信仰罢了。如果说愚蠢却谈不上,没有处在当时社会,又有谁能够准确地评判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