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在学习中时常遇到这种困扰:学过的东西在脑海里过一遍之后,没过多长时间就变得模糊不清了。

这种现象在学习中算是比较常见,也很普遍,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新知识,再加上过去的旧知识,诸多知识积累到一起,如果不及时加以重温的话,孩子就很难对巨量的新旧信息进行巩固,那么这些东西很快就会被时间遗忘。所以,孩子在接收新知识的过程中其实都在和遗忘作斗争。

如何引导孩子和遗忘作斗争,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办法其实有很多,其中“复习和总结”这两件事哪个都不能少,对提高孩子的学习记忆效果有很大的帮助。

如果学习内容少,学习周期不长的话,可以从头到尾复习一遍;而针对学习内容较多、学习周期较长的情况,则可以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复习和总结”双管齐下,记忆就会重新回来,并且记得牢固,而且有助于帮助孩子在学习的道路上少走很多的弯路。

具体来说,父母可以按照以下三种方法引导孩子和遗忘作斗争,把短期记忆变成长期记忆。

01 引导孩子每天及时回顾课堂内容

对于小学生来说,每天要上很多的课,当天上完课之后,如果不及时重复学习的话,所学知识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要想让当天的功课能够长久留在记忆深处,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孩子做到每天及时回忆课堂内容,以此巩固已学知识。

我们可以引导孩子在完成书面作业之前,先重温一下当天的课堂内容,进行及时地回顾和知识梳理;

我们还可以和孩子一起简单聊一聊以下这些问题:今天老师主要讲了什么内容?哪些是重点知识?老师是如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等等。

除此之外,我们还要引导孩子对每当天的一堂课都要进行认真反思,并且做出初步的整理,把老师讲的知识刻印在自己的头脑中,之后再开始动笔写作业。这样做的好处是加深印象,强化记忆,看似没有在第一时间动手写作业,却因为及时回顾当天的课堂内容而加深了印象,使得作业完成得又快又好,而且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

02 鼓励孩子把当天已学的知识讲述出来

第二种要教给孩子的方法是鼓励孩子把当天已学的知识讲述出来,这看起来是一个很简单的举动,却能最大限度地帮助孩子消化和掌握当天所学的新知识。这是因为讲述知识实际上也是他们整理自己思路、再次学习的一个过程。

只有当他们能把所学知识给别人完整讲述时,才说明他们已经牢固掌握了这些知识。如果发现孩子讲述得不到位,则应让孩子再加以复习和消化,不然,间隔时间只要稍长一些,就会被忘得差不多了,学习成绩自然不会好到哪里去。

03 让孩子多做一些总结性的题目

在日常学习中,所学的知识一般都比较零散,这样不利于孩子掌握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就容易出现一边学一边忘的问题。因此,当孩子学习了一个单元时,我们不妨让孩子多做一些总结性的题目。

在对各种零散知识的整理归纳上,我们可引导孩子在回忆的基础上,通过列提纲或分类列表等方式,将有关知识串联起来,当然也可以运用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对零散知识进行归纳总结。

有了前面这个铺垫,在做题的过程中,孩子就可以找出这些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弄清知识结构,找出它们的内在联系。这样不仅能让孩子学习的知识变得更全面系统,而且还能加深对知识的印象、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能力。这样一来,学习过程自然就会变得轻松简单和高效。

结语

如果没有强大的记忆做保证,也就谈不上对知识的灵活运用,更不可能有对知识的信手拈来。只有经过不断地复习和总结,才能把短期记忆变为长期记忆,才算是真正掌握了这个知识,把知识完全变成自己的东西。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