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孩子在學習中時常遇到這種困擾:學過的東西在腦海裏過一遍之後,沒過多長時間就變得模糊不清了。

這種現象在學習中算是比較常見,也很普遍,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孩子每天都在接收大量的新知識,再加上過去的舊知識,諸多知識積累到一起,如果不及時加以重溫的話,孩子就很難對巨量的新舊信息進行鞏固,那麼這些東西很快就會被時間遺忘。所以,孩子在接收新知識的過程中其實都在和遺忘作鬥爭。

如何引導孩子和遺忘作鬥爭,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辦法其實有很多,其中“複習和總結”這兩件事哪個都不能少,對提高孩子的學習記憶效果有很大的幫助。

如果學習內容少,學習週期不長的話,可以從頭到尾複習一遍;而針對學習內容較多、學習週期較長的情況,則可以進行階段性的總結。“複習和總結”雙管齊下,記憶就會重新回來,並且記得牢固,而且有助於幫助孩子在學習的道路上少走很多的彎路。

具體來說,父母可以按照以下三種方法引導孩子和遺忘作鬥爭,把短期記憶變成長期記憶。

01 引導孩子每天及時回顧課堂內容

對於小學生來說,每天要上很多的課,當天上完課之後,如果不及時重複學習的話,所學知識很快就會被遺忘。因此,要想讓當天的功課能夠長久留在記憶深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引導孩子做到每天及時回憶課堂內容,以此鞏固已學知識。

我們可以引導孩子在完成書面作業之前,先重溫一下當天的課堂內容,進行及時地回顧和知識梳理;

我們還可以和孩子一起簡單聊一聊以下這些問題:今天老師主要講了什麼內容?哪些是重點知識?老師是如何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等等。

除此之外,我們還要引導孩子對每當天的一堂課都要進行認真反思,並且做出初步的整理,把老師講的知識刻印在自己的頭腦中,之後再開始動筆寫作業。這樣做的好處是加深印象,強化記憶,看似沒有在第一時間動手寫作業,卻因爲及時回顧當天的課堂內容而加深了印象,使得作業完成得又快又好,而且知識掌握得更加牢固。

02 鼓勵孩子把當天已學的知識講述出來

第二種要教給孩子的方法是鼓勵孩子把當天已學的知識講述出來,這看起來是一個很簡單的舉動,卻能最大限度地幫助孩子消化和掌握當天所學的新知識。這是因爲講述知識實際上也是他們整理自己思路、再次學習的一個過程。

只有當他們能把所學知識給別人完整講述時,才說明他們已經牢固掌握了這些知識。如果發現孩子講述得不到位,則應讓孩子再加以複習和消化,不然,間隔時間只要稍長一些,就會被忘得差不多了,學習成績自然不會好到哪裏去。

03 讓孩子多做一些總結性的題目

在日常學習中,所學的知識一般都比較零散,這樣不利於孩子掌握知識點的內在聯繫,就容易出現一邊學一邊忘的問題。因此,當孩子學習了一個單元時,我們不妨讓孩子多做一些總結性的題目。

在對各種零散知識的整理歸納上,我們可引導孩子在回憶的基礎上,通過列提綱或分類列表等方式,將有關知識串聯起來,當然也可以運用思維導圖的方式來對零散知識進行歸納總結。

有了前面這個鋪墊,在做題的過程中,孩子就可以找出這些知識點的內在聯繫,弄清知識結構,找出它們的內在聯繫。這樣不僅能讓孩子學習的知識變得更全面系統,而且還能加深對知識的印象、鍛鍊自己的邏輯思維能力。這樣一來,學習過程自然就會變得輕鬆簡單和高效。

結語

如果沒有強大的記憶做保證,也就談不上對知識的靈活運用,更不可能有對知識的信手拈來。只有經過不斷地複習和總結,才能把短期記憶變爲長期記憶,纔算是真正掌握了這個知識,把知識完全變成自己的東西。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