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位滿頭白髮正挑着70斤重的擔子,走在城市街頭的老人,名叫趙殿香。老人75歲,家住濟南仲宮張家村。認識她的人親切而尊敬地稱呼她“扁擔奶奶”。“扁擔奶奶”用了9年時間,倔強地走出了一條自己的路。從仲宮張家村到青年橋,再從青年橋到制錦市小區,30多公里的路,“扁擔奶奶”熟悉得不能再熟悉了。對於這位老人,很多網友在她身上傾注了複雜又豐富的感情:有人覺得她生活不易,看得心酸;有人覺得她每天辛苦進城賣菜,實在有點可憐;更多的人,只是想簡單地幫她一把,認識老人的人看到她賣菜就去買。


趙殿香老人說:“以前只是貼補家用,現在整個家都得跟兒媳一起扛着。”6年前老伴去世、3年前兒子意外從高處墜落……這些都給趙殿香老人的腳步增添了一絲堅毅。除了照顧重傷的兒子,還要照顧比她小一歲身體不好的親家母,再加上15歲正在上初中的孫女,一家5口人生活的重擔被老人用扁擔挑起扛在了肩上。每天早上7點坐着88路支線從張家莊村到仲宮,再從仲宮乘坐88路公交車一直到市區的終點站,單趟距離超過30公里。老人白天忙着賣菜,晚上就成了她收菜的主要時間。每天晚上回到家,趙老太簡單喫點飯之後就去地裏忙活了,地裏沒有燈,她就一手拿着手電筒,一手採摘菜地裏的蔬菜。


趙殿香老人已經記不起第一次進城賣菜具體是什麼時候了,第一次面對洶湧的城市是啥感覺,她一點印象也沒有。沒有徵求其他人的意見,她推起小車、挑起扁擔,就這麼開始了,一切就好像是順理成章。“能多賣點錢。”趙殿香的理由似乎更直接一些。很多城裏人有喫野菜的習慣,生意因此還說得過去。趙殿香老人對自己種的菜很有信心,芸豆4塊錢一斤、豆角3塊一斤,比菜市場裏的價格略低一些。遇到有人講價,她一般會很堅決地拒絕,很少做出讓步。但在稱重時,她總是多稱出一二兩。兒子李洪安總是沉默的,家裏的大事基本上由趙殿香來盤算、操持,村裏的紅白事也是她出面。


還債成爲這個家庭這幾年的主要支出。趙殿香老人賣一天菜能有百餘元的收入,兒媳婦董曉芸每月能掙2000來塊錢,一年算下來,能有幾萬塊進賬。但家裏五口人的喫喝拉撒也是筆不小的開支,大孫女出嫁了,15歲的二孫女正在上初中,一個月三百來塊錢的生活費也是趙殿香出。趙殿香老人擺攤的地方,總能成爲焦點。周邊一些年齡相仿的老人,總喜歡和她坐在一起拉個呱,順便還幫她賣菜。趙殿香老人的菜賣得比平時快一些,因爲不少好心人是專門過來的。在趙殿香老人看來,每一個來買菜的人都像是她的家人,“孩子”“姐姐”“妹妹”是她給予大家的稱謂。老人的午飯就是一個饅頭和白開水。


趙殿香老人說起曾幫助過她的人,臉上的皺紋慢慢舒展開,嘴角微翹,帶着笑意,殘缺不全的牙齒露出來。更多的時候,她臉上幾乎沒有表情,似乎在想着什麼。不少來買菜的人總會多扔下幾塊錢,或者還沒找零就趕緊離開。這個時候,趙殿香老人總是追上去,多往對方包裏裝上一袋菜,或是塞過去四五個蘋果。趙殿香老人是88路公交車上的常客,公交司機對她很熟悉,老人要是哪天沒在車上出現,他們第二天都會特地問一句。趙殿香老人說:“靠自己賺錢最實在。”有人關心地問老人:“再過幾年奔波不動了,不能再去賣菜了怎麼辦?”老人回答:“到那時沒什麼辦法,只能讓孩子養着我了。”多麼勵志的老人啊!(圖片來自東方IC)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