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不少有识之士对于中医的发展尽心尽力。但应该如何发展中医,有三种观点,第一种是坚持纯中医理念;第二种搞中西医结合;第三种则认为要搞中医现代化,三者差异显著且争论激烈。

我倾向于第一种,中医应该走纯中医之路。我所坚持的纯中医,是纯中医的思维与理念。因为中医与西医的范式不同,理论框架不同,绝对不能搞中西医结合,一结合,就变成中医西化了。而且,搞中医现代化也不合适,传统中医的理论非常高明,没有必要去搞现代化,搞中医现代化其实是迷失了中医。

但我认为,作为中医人,在坚持走纯中医之路的同时,亦可接纳现代科技,这相当于为纯中医增加了诊疗的保障,能让纯中医的疗效更高。以下是我的分析。

一、中医诊断需要借鉴现代科技

目前,“以技术为基础的科学”的大量涌现,这是20世纪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最重要、最明显的特点。中医作为一门应用性学科,当然也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持。

一方面,中医学偏重于整体的肯定, 而对人体的生理病理缺乏微观分析;另一方面,由于中医的传统诊疗方法更多地依赖医生的观察以及病人感觉,这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一些偏差。中医人完全可以借用现代信息科学与医学诊疗技术,改进传统的四诊方法,创新诊疗技术。

比如,中医对于人体内部的组织结构及生理病理状态缺乏清晰的认识,如果能结合现代科技,有助于扩大中医对于实质脏腑器官的理解。

传统中医四诊为望、闻、问、切,这些完全依赖于人体感觉器官的固有能力,而胃镜可延伸中医望诊视野,为中医辨证提供更多的客观指标,有助于提高诊治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有人根据胃镜下的微观改变来辨证胃病,分为胃寒、胃热、胃络瘀滞、胃络灼伤四型,探讨了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之间的关系,认为当二者辨证结果不一致时,以胃黏膜微观辨证指导下的治疗效果为好。

有人研究了慢性胃炎患者证型与胃镜下黏膜病变的关系,发现脾虚气滞者多有贲门松弛或疝囊形成,有胆汁者多为脾胃湿热,脾胃虚寒者多为全胃炎,胃络瘀阻及胃阴不足者黏膜多以白相为主,肝胃不和者多以红相为主,胃络瘀阻者糜烂发生远高于其他证型。

再如,有人临床研究发现,对于癌症,瘤体之阳的亢弱与肿瘤病理类型相关。鳞癌多以邪热内扰为主,为阳亢太过;腺癌多为寒邪内积,是瘤体之阴盛而阳弱不及。若能在四诊辨证的基础上结合这些现代诊断技术,对于临床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又如,现代科技的心电图可以改善我们中医人“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的毛病;现代科技的磁共振、CT可以更清晰的看到机体生理及病理的状态;现代科技的小便常规可以方便地看到是否有蛋白或红细胞……这些,都有助于补充我们中医人四诊的不足。

再如,作为针灸医生一定要学习解剖,特别是要了解脏腑以及脑组织的具体位置,这对于避免医疗事故非常有帮助。临床上时有针灸导致气胸的事故,即是针刺过深,伤损了肺泡所致;有针刺后局部持续麻木不适的,是针到了神经;有针刺后小便变红的,是针到了肾脏……这些,都绝对需要避免,最好的方法是学习解剖。

二、中医病机需要借鉴现代科技

分析疾病的病机,这是中医临床取效的关键。传统的方法是从四诊资料中去分析病机。我的观点是,在此基础上,或许我们可以借鉴现代科技的一些资料,从而辅助对病机的认识。现代科技不一定能创新中医理论,但能帮助中医明确疾病的病机。

以冠心病为例,中医有毒邪致病学说,但缺乏有效的四诊资料。而现代科技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冠心病的炎症反应,炎症反应与毒热相通,导致斑块不稳定的炎性因子、细胞因子均可归属于中医学“毒”的范畴。炎症反应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中医的毒邪致病的病机。而且,中医在确认病机为“瘀血”的为急性冠脉综合征应扩展为“瘀毒”,这样更符合临床实际。

再如,冠心病是否有血瘀,我们往往症状以及舌脉上来判断。如果这些症状和体征都不明显,怎么办呢?我们可以用现代科技来分析冠状动脉的血流,从而为确诊是否有血瘀提供辩证依据。

我是纯中医,我坚持走纯中医之路。我在临床上完全应用纯中医思维来处方用药。但我也学习过不少西医的课程,包括解剖学、生理、病理、微生物学、免疫学、诊断、组胚、药理、内科、生物化学、神经生物学、神经病学、医学影像学等等。虽然我在临床上不用西医的思维,但我可以应用西医的一些知识,这有益于我提高疗效,并且,让中医治病更安全。

三、我对于中西医结合的观点

中医与西医能不能理论互通,我认为完全不可能。因为二者形成于不同文化土壤,有各自的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医学范式大异其趣,在观念形态、器用特征、致知方法、医家行为规范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中医能治病,西医也能治病,中医与西医所面对的都是疾病,为什么不能各走各的路,各自施展其优势呢?当然,两种医学可以配合应用,以某种医学为主,另一种为辅。比如,在战争创伤方面,建议完全以西医为主,因为西医有高明的无菌理念和精确的解剖知识;在慢性病的防治方面则以中医为主,因为中医擅长“治未病”,而且,擅长整体辨证。对于传染病,本来大家一致认为西医比较厉害,事实上不管是非典还是新冠肺炎,中医反而成绩更大,看来传染病的防治还是以中医为主吧。

关于中西医结合,我有这样的观点:当前西医为主流医学,中医要发展,应该坚持“衷中参西”,而不是“中西医结合”。所谓衷,忠诚也,即由衷之心;所谓衷中,即发自内心地相信中医。在此基础上,参考西医的学理,既可补充中医的不足,又能走中医之路而不离乎中医。若能按这个原则去坚持纯中医,必然会左右逢源,纯中医之路也会越走越宽。

小结:

我是一个纯中医人,我坚持走的是纯中医之路。我用纯中医思维治病,但我并不排斥西医。甚至我在临床上我经常参考西医的一些知识,包括西医诊断、西医病因病机、西医用药等。

利用现代科技来为中医服务,这不是丢失了纯中医的理念与思维模式。相反,这是在纯中医的理论与思维模式的基础上的发展。纯中医的核心是理念与思维模式,而不是技术。比如,只要是用针灸经络理论来治病,那么我用注射针头代替三棱针点刺放血,这完全可以。反之,若依赖的是肌肉起止点理论,即使用的是针灸针,那也不是纯中医的——当然,这样也可以治病,我不排斥这些技术,只是这些不属于纯中医而已。(董洪涛)#中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