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個靠盲盒一炮走紅的潮玩公司泡泡瑪特又雙叒叕上市了。

港交所官網顯示,今年6月1日遞交招股書的泡泡瑪特,於11月22日晚間通過港交所聆訊,並預計12月中下旬正式掛牌上市,計劃募資2億到3億美元。要知道,這家潮玩公司2019年才因連續三年虧損(2014年-2016年)從新三板退市,今年卻因吸金能力強悍快速過會。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還真不是說說而已。

據招股書披露,近幾年來,泡泡瑪特業績增長迅猛:營收大致每年翻三倍左右,2017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營收爲1.58億、5.14億元及16.83億元。而淨利潤增速則更爲驚人,從2017年的160萬元到2019年的4.51億元,3年時間淨利潤增長就超過了280倍,可以說名副其實的“印鈔機”了。

當然,泡泡瑪特光鮮的業績背後也不乏隱憂存在。內部方面,面臨着主要IP——MOLLY系列品牌價值加速稀釋,及其他產品生命週期短的風險,而外部環境則面臨着來勢洶洶的競爭者和替代者的威脅。

所以於投資者而言,泡泡瑪特究竟是一臺“印鈔機”還是一個“資本泡泡”呢?

虧損到暴富,盲盒成了“印鈔機”

2010年,一家潮流用品雜貨鋪在北京歐美匯購物中心誕生了,它賣服裝、化妝品、生活百貨類用品各種潮流界新品。

它就是泡泡瑪特。沒想到的是,這一類玩具集合類型的門店,彼時並沒有掀起多大水花,反而出現連連虧的跡象:2014年至2016年,泡泡瑪特的淨虧損分別爲277.29萬元、1598.04萬元、2889.05萬元。

後來泡泡瑪特創始人王寧,遠赴香港去見了設計師王信明,經過多次談判後將他手中MOLLY的獨家IP版權給拿了下來。伴隨着MOLLY的進駐和其系列商品的陸續研發,泡泡瑪特開始轉型,成爲了一家自主開發IP的潮流玩具品牌。

爲了將IP效能最大化,泡泡瑪特將盲盒玩法引入其中,形成了以盲盒爲主,手辦、BJD及衍生品爲輔的產品線,這一套打法獲得了中國年輕羣體近乎瘋狂的喜愛。

(圖片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據悉,有些癡迷玩家爲了收集到自己想要的娃娃,不惜賣房盲抽,欲罷不能,而一些稀缺娃娃被二手交易平臺閒魚,甚至轉炒至天價。而在天貓等電商平臺上,盲盒火爆程度則更加驚人——今年雙十一,泡泡瑪特天貓旗艦店的最終銷售額爲1.42億,成爲大玩具類目中首家"億元俱樂部"成員。

需要指出的是,火爆的盲盒經濟背後,則是泡泡瑪特營收的逆天增長。

2017年至2019年,營收分別爲1.58億元、5.14億元、16.83億元,後兩年增幅分別達225.4%及227.2%;淨利潤分別爲156萬元、9952萬元、4.51億元,後兩年增幅分別爲98.4%和78.6%。今年上半年受公共衛生事件影響,其線下門店雖受到一定衝擊,但仍保持較快的增速:收益同比增長50%至8.18億元,淨利潤同比增長25%至1.42億元。

值得一提的是,泡泡瑪特不僅業績增速逆天,而盈利能力更是驚人:2017年至2019年,公司毛利則達到7530萬元、2.98億元及10.9億元;同期的毛利率分別爲47.6%、57.9%及64.8%。

當然,如果對應到具體產品上,或許更能窺出泡泡瑪特相關產品的吸金能力。

截至2020年6月30日,該公司運營93個IP,包括12個自有IP、25個獨家IP 及56個非獨家IP。期內,該公司自有IP、獨家IP、非獨家IP的毛利率分別爲73.4、70.3%、67.9%。就拿泡泡瑪特最具代表性的自有IP“Molly”來看,同期平均售價爲51元,也就是說,今年上半年,其每賣出一個Molly系列產品,就能淨賺37元。

值得一提的是,業績快速增長的同時,泡泡瑪特的線下門店也“遍地開花”。至今年上半年,泡泡瑪特在33個一、二線城市的主流商圈有136家零售店,在全國62個城市有1001家機器人商店;批發渠道則包括25家國內經銷商及日本、韓國、新加坡和美國等21個國家及地區的22家經銷商。

強悍的吸金能力加持下,泡泡瑪特在資本市場也混得如魚得水。天眼查數據顯示,泡泡瑪特至今爲止一共完成了八輪融資,投資方涵蓋啓賦資本、華強資本、黑蟻資本、華興新經濟基金等知名投資機構。資本方的追捧下,也使得該公司身價也成倍增長。據悉,其在今年4月底完成上市前最後一輪融資時,估值已達到25億美元,幾個月過去後,泡泡瑪特的IPO估值或超60億美元。

基於上可知,在資本方眼中,目前的泡泡瑪特儼然是一個衆人追捧的“香餑餑”。

從人性內心出發,泡泡瑪特的“致富密碼”

驚喜總在下一個盲盒裏,這是所有盲盒愛好者彼此心照不宣的共識。

而基於這一共識,盲盒愛好者們樂此不疲炒盲盒,帶火了一股名爲“盲盒經濟”的潮玩之風。

據智通財經APP瞭解,中國潮玩市場規模由2015年的 63億元增加至2019年的207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34.6%,預期 於2024年將進一步增加至763億元,複合年增長率爲29.8%。此外,疊加國外潮玩市場,至2024年全球潮玩市場規模預計達3000多億元。由此來看,這一行業還是大有可爲的。

(數據來源:泡泡瑪特招股書)

當然,僅僅說市場紅利讓泡泡瑪特爆火,未免過於偏頗。盲盒經濟引起瘋狂消費的背後,更多的是來自於營銷套路。

所謂的“盲盒”,指在一個非透明的盒子中,裏面裝着不同樣式的玩偶手辦,但是玩偶的樣式無法從盒子的外觀判斷,只有買完後拆開包裝,才知道自己買到的是哪一款。看似平平無奇,實則營銷套路滿滿。

一是,未知誘惑容易使人上癮。一般而言,未知的東西是最具有誘惑力的,盲盒、福袋也是如此,在你沒有打開它之前,你永遠不知道里面藏了什麼東西,而這種不確定性可正以滿足消費者的期待,爲消費者帶來驚喜和滿足感。而心理學研究也表明,不確定的刺激會加強重複決策,因此一時間盲盒成了讓人上癮的存在。

二是,“飢餓營銷”製造稀缺性。在消費心理學中,人們把“物以稀爲貴”引起的購買行爲提高的變化現象,稱之爲“稀缺效應”。許多品牌推出的盲盒是限量版,無法通過常規渠道購買,這其實就類似於飢餓營銷,造成了稀缺性並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同理,星巴克和喜茶推出的限量版主題杯,使用的也是飢餓營銷的手法。

也正是上述這種擊中了人性深處慾望的打法,才使得衆多盲盒愛好者深陷其中,欲罷不能。

所以說,泡泡瑪特的盲盒走紅,不僅僅是“天時地利”的關係,更多的是從人性出發的“人和策略”。

“香餑餑”背後也有隱憂

事實上,結合泡泡瑪特的招股書來看,其高速增長的背後也存有一些難以忽視的隱憂。

一是,市場較爲分散,競爭漸趨激烈。據招股書披露,沙利文報告顯示,2019年,按零售價值計,前五大品牌分別佔中國潮玩零售市場份額的8.5%、7.7%、3.3%、1.7%及1.6%。其中,排名第一的泡泡瑪特市場份額僅有8.5%,從中可見市場的分散。而在這個市場分散的背景下,一些諸如酷樂潮玩、52toys、艾漫等強勁對手正在伺機進一步搶奪這一“蛋糕”。

二是,過於依賴主要IP——Molly系列。泡泡瑪特在招股書中直言,公司並無法確保Molly的受歡迎程度能一直保持在其現有水平,如果Molly受損害或未能保持其目前對消費者的吸引力,則將面臨沒有替代品的困境。此外,IP授權協議的期限亦可能構成風險,因部分產品根據授權協議開發,授權期限通常在1-4年,其中有的不會自動續期,屆時不再有權出售產品,可能對業績造成不利影響。

三是,產品生命週期較短。沒有歷史、內容支撐的盲盒類潮玩,IP的生命週期自然也比較短。很多熱衷手辦的粉絲對自己細化的IP極高的忠誠度和消費粘性,在這一點上,盲盒公仔類潮玩還是有差距的。這一點泡泡瑪特也意識到了,並在招股書中提示風險稱,不斷變化的消費者品味及消費者感興趣的內容的不斷擴大,公司的產品也面臨着生命週期相對較短的問題。

上述僅僅只是擺在招股書中比較明顯的風險,在泡泡瑪特高速成長的背後仍藏有一些隱“信任危機”。

一方面,泡泡瑪特屢因產品問題被消費者送上黑貓投訴、315消費保等投訴平臺。據黑貓投訴顯示,截至5月7日,關於泡泡瑪特的投訴量已達1297條,投訴原因主要集中在“質量差”、“退貨退款進程慢”兩大問題。此外,今年1月,泡泡瑪特還因平臺投訴解決率爲0%,而登上了“315消費保”的黑榜。

另一方面,泡泡瑪還被指出涉嫌抄襲的問題。今年2月,泡泡瑪特新品AYLA動物時裝系列被消費者指出涉嫌抄襲。隨後在2月18日,泡泡瑪特官方發佈致歉微博,承認AYLA動物時裝秀系列個別款式設計過程存在問題,與“DollChateau”產品設計相似,全渠道下架該系列產品,已售出的則退款並召回。

從上述種種來看,被視爲“印鈔機”的泡泡瑪特的確是存有一些增長風險的。畢竟一旦上述隱患成真,其增長動力也就相應地萎縮下去。

所以,如今對於投資者而言,泡泡瑪特也彷彿《阿甘正傳》中的那盒巧克力一樣,是“印鈔機”還是“資本泡泡”,也充滿着不確定性。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