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歌美如天籟,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以下簡稱民歌節)走過二十二載,綠城南寧成爲天下民歌眷戀的地方。從1999年到2020年,在歌聲飛揚中,民歌節越演越精彩,與南寧一起越變越美麗。它,既是綠城鉅變的陪伴者,也是見證者。

民歌新唱打造南寧著名文化品牌

1999年,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從創辦伊始就將“唱響民歌”作爲節慶主題,一方面以“民歌新唱”爲內驅力,把人們耳熟能詳的民歌用現代音樂的理念重新包裝,將搖滾、電聲、交響樂等音樂元素有機融入傳統民歌之中,使一批傳統的民歌唱出了新韻味,煥發了新光彩;另一方面以“民歌原創”爲理念,依託國內一流的音樂製作人、知名演唱者創作、演繹包含民族元素及時尚品格的新音樂,使新民歌化身青春型的標誌符號走進更多人視野,讓更多人接受了民歌。

2009年民歌節。

在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舞臺上,不僅以新編配多創意的方式再現了《趕圩歸來阿哩哩》《藤纏樹》等多首民歌經典的動人旋律,而且也讓《大地飛歌》《大地之約》等以流行手法演繹的新民歌激情唱響。民歌新唱讓人發現:原來民歌可以如此演繹,原來民歌竟然如此動聽!

22屆民歌節走來,新人新作不斷湧現。南寧以民歌之名成爲人們關注的城市。近年,民歌迴歸本源,更多的民族歌唱家、本地作品出現在民歌節舞臺上,讓更多的民歌講述了中國故事、廣西故事、南寧故事。

由民歌節引發的“民歌衝擊波”也接連不斷,催生了以“大地飛歌”開幕式晚會爲引擎的系列文化品牌,也培育了“綠城歌臺”等文化形式,讓民歌的影響大大延伸。

民歌節讓南寧人更堅定文化自信

擔任多屆民歌節晚會串詞撰寫工作的張仁勝認爲,民歌節的舞臺設計、辦節觀念和民歌的包裝手段、演員的選擇等都很有創新精神。這些對中國音樂界甚至娛樂圈都有深遠的影響,從而提升了南寧在全國文藝界的影響力。他說,上世紀末不少人還沉迷於民歌以外的音樂形式時,民歌節宛如一陣清風吹來,讓人們重新認識了民歌的重要意義,這對中國音樂的走向產生了一定影響,而民衆也通過民歌找到民族文化自信,民歌節可謂功不可沒。

南寧音樂家協會主席陸堅創作的《綠水青山都是歌》等作品登上民歌節舞臺。他認爲,民歌節成爲了南寧與世界文化交流的橋樑與窗口,如央視春晚一樣成爲南寧人文化藝術不可或缺的重要節日,備受期盼。民歌節與時俱進,它用經典民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用當下的主旋律歌曲謳歌新時代,謳歌黨謳歌祖國,謳歌人民。民歌藝術不僅帶給南寧人美的享受和薰陶,也豐富和提升了南寧人的審美素質和修養。

2011年民歌節。

南寧市藝術劇院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李紫君說,民歌節是南寧市委、市政府,是廣西和南寧市的藝術家以及南寧市民合力打造的文化品牌、城市名片。它讓全世界用欣喜的目光來關注、欣賞這顆璀璨的寶石——“綠城南寧”。民歌節讓南寧更堅定了文化自信,它對南寧成爲越來越美麗的國際都市作出了很大貢獻。

民歌節推動南寧城市多方面發展

南寧大地飛歌文化產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馮剛認爲,民歌節在南寧掀起了文化、投資、城建、旅遊、文明的衝擊波,給南寧帶來了魅力無限的新氣候、新環境、新機遇、新平臺。隨着時代的發展,如何讓民歌走近年輕人,是民歌傳承的一個瓶頸。民歌節爲此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對廣西的原生態民歌進行了系統、深入地挖掘、整理和推廣,並在此基礎上創作了近百首新民歌。民歌節對新民歌的創作及原生態民歌的保護、推廣作出了自己的貢獻。

歡歡樂樂唱民歌,紅紅火火做生意。與民歌節同期舉辦的相關經貿洽談會,也已經聲名遠播。不少海外企業家因爲民歌節而認識了南寧,也從中看到了一個有水平、有氣魄的政府,從而願意投資南寧,落戶南寧。

民歌節的舉行,同時推動了整個南寧市基礎建設蓬勃開展,進而帶動旅遊產業的飛速發展。如今的南寧,已是一座“城在綠中,綠在城中,終年常綠,四季花開”的美麗城市,民歌節期間更是吸引了衆多遊客,帶動了全市旅遊收入增長。

“當好東道主,熱情迎嘉賓”這是民歌節又一主題口號和文明行業用語。南寧人已經樹立了“人人都是投資環境,人人都是城市形象”的強烈意識。同時,由於有了民歌藝術節的薰陶,市民的藝術鑑賞水平得到極大提高,綜合素質得到提升,豐富了城市的文化內涵,讓外地人讚歎南寧不僅歌美、城美,人更美。(記者李宗文/文 宋延康/圖)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