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海淀区马连洼街道梅园社区的居民发现,最近,小区门口用了大半年的绿色防灾帐篷被一个木色长廊取代,如果疫情防控需要测体温、登记等,不但有了开阔的场地,还不挨冻。长廊旁边设有专门的快递收发区,快递小哥在外侧,居民在内侧,安全隔离。

这个长廊有个形象的名字:社区玄关。

“玄关”通常是指进家门到客厅之间的空间,可以实现从家门外到家里的状态转换。社区为什么也要设置“玄关”?这,得从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需求说起。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社区的出入口成为临时防控卡口,也成为抗击疫情最重要的管控阵地之一。可是,众多老旧小区的出入口仅仅是一道栏杆,当防疫工作需要较多人员和汇集较多人流时,只能搭建临时帐篷。这些临时帐篷通常结构简陋、使用不便,还有漏电、漏水的风险。由于气温等同于室外,还会影响测体温的准确度。

为此,马连洼街道展开了疫情防控常态化下社区存量空间提质改造研究,并委托相关计单位进行“社区玄关”——老旧小区防疫卡口精细化设计。

“‘社区玄关’要承载测温、出入证查验或刷脸、无证登记、车辆扫码抬杆、车上乘客扫码和测温、快递取放、临时集中观察等多种功能,需要适度拉长遮蔽空间,引导人流有序通过。”马连洼街道综合协调办主任毕延强介绍。

今年6月份以来,经过反复实地考察、征求意见、专家论证,11月下旬,马连洼街道第一个“社区玄关”在梅园社区亮相。

整个“社区玄关”装配在小区入口通道上,呈长廊形。玄关主体材料是硬质纸筒,更环保。而且,材料通过了防水、防火实验和结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检测。建筑材料使用纸筒与胶合板不仅价格低廉,还可以在工厂定制尺寸、切割加工。设计上能确保板材精确切割,预打孔、预开槽以及交接处严丝合缝,保证了施工完成质量。

在常规通道外,玄关设计了弹性空间,平时可作为居民休憩、等候、交往场所。在疫情防控一级响应状态下,可以作为快递集中取放点,快递架朝向内外两侧,天然隔离快递人员和取货居民人流,减少居民进出二次刷卡登记的麻烦。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整个项目不破坏现有地基,构造节点借鉴榫卯结构,可拆卸、可移动。疫情结束后,可以零污染拆卸以及再组装,甚至可整体移至社区绿地做凉亭使用。装配式建造过程工期仅需2到3天,可以把对出入口的影响降到最小。

“看上去就比救灾帐篷讲究,而且地方大,保安站岗、快递员投快递、居民在这儿等人,互相都不影响,下雨下雪还有地方躲,挺好的。”对于新投入使用的“社区玄关”,居民们纷纷点赞。

“当下,城市有机更新成为城市规划工作的重点,在不大拆大建、不改变社会结构的前提下,通过微改造改善和提高建成区的品质,通过‘好设计、好营造’提供高质量公共环境产品,提高市民生活幸福感,这是每一位规划师共同的责任。”马连洼街道全职街镇责任规划师张嘉岷说。

接下来,马连洼街道将在有条件的社区推广“社区玄关”。

来源 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于丽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