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姨娘向探春抱怨:“攒了钱,为什么给你(宝玉)使,倒不给环儿使呢”,引起了探春的不满。

如果单看赵姨娘这句话,是挺可气的。贾环是探春的同母弟,宝玉却是异母兄,血缘上探春和贾环更亲近。况且宝玉有贾母的宠爱,物质并不缺乏。贾环当然也有分例,却不像宝玉那样丰富。哪怕是出于“损有余而补不足”的天道,也应该资助贾环,而不是宝玉吧?

但是探春也很委屈:她又不像黛玉,有贾母经常给送钱;也不像宝玉,凑分子都有贾母代出。她只有自己的月例银子,好不容易攒下几个,怎么愿意填在贾环(也就是赵姨娘)这个无底洞里呢?给宝玉钱,也不是资助,而且“上回我给你那钱,替我带那顽的东西”:她并不是“给宝玉钱”,而是托宝玉买东西。

探春这样的深闺小姐,没办法自己上街购物,那时候又没有某品会某宝某东某多多这些网络购物平台,想要统一供应之外的东西,只能托别人去买。

托谁去买呢?首先是有买办。但是贾府这个大公司大集团运行已近百年,积弊已深,买办中饱私囊,不能按时购买实用的东西。于是小姐们只好转托奶娘的儿子,算是比较亲近可靠的人。

问题是探春想要的,是小厮们不懂的东西,于是就找上了宝玉,请宝玉替她购买。宝玉有一定的行动自由,拿着探春的钱,去替探春买东西,没毛病吧?

嘿,你觉得没毛病,赵姨娘可觉得有毛病。宝玉能逛街,因为他是公子少爷。贾环也是公子少爷,他同样能逛街。你托宝玉买东西,为什么不托贾环?你相信异母兄,却不相信同母弟?这说得下去吗?

探春和宝玉在提到这件事的时候,没有提到为什么不托贾环买东西。她只强调:“像你上回买的那柳枝儿编的小篮子,整竹子根抠的香盒儿,胶泥垛的风炉儿,这就好了。我喜欢的什么似的,谁知他们都爱上了,都当宝贝似的抢了去了”“小厮们知道什么。你拣那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东西,你多多的替我带了来”,并且许以报酬:“我还像上回的鞋做一双你穿,比那一双还加工夫如何呢?”

宝玉不肯穿专业裁缝做的衣服,只穿身边丫头和姐妹们做的。这样挑剔,说明他在这方面的眼光一定不错。探春给宝玉做鞋,却不给贾环做(至少是不主动承认给贾环做过),其实是变相地赞美宝玉:你是识货之人,我才肯给你做鞋。

托宝玉买“顽意儿”,也是这个意思:你是识货之人,有高明的鉴赏能力,能买到“朴而不俗,直而不拙”的东西。而不用贾环买东西,当然也有嫌弃他缺乏鉴赏力的意思。

贾环分不清茉莉粉与蔷薇硝。仅此一事,就可以看出他的鉴赏能力,的确是不怎么样。探春托宝玉购物,不托贾环,是合理的。

但是,探春要的,不过是些小顽意儿,并不是生活必需品。她非买不可吗?不买不行吗?

她需要的,并不是这些小顽意儿,而是与宝玉的友情。通过买东西,变相赞美宝玉的鉴赏能力,以此来获得宝玉的友情。

虽然是亲兄妹,但二人受宠程度大不相同,宝玉也是与钗黛较为亲近,与探春并没有更多的交集。

而被边缘化的探春,想要走进荣国府的中心,她必须得到中心人物的认可。从请宝玉代买顽意儿,到替王夫人辩解(贾赦讨鸳鸯一回),再到独自陪侍贾母到散席(中秋夜宴),都是一个边缘人物向中心靠拢的努力。

有了这个艰难的目标,你就能理解:探春托宝玉花出去的几吊钱,除了给自己增加一点生活情趣之外,更多的是“投资”,是企图获利的成本。

想要超越自己的出身,是太不容易的一件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