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文昌發射場成爲中國探月新母港,未來將執行載人探月工程)

央視新聞客戶端11月25日消息,11月24日4時30分,我國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開啓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

此次嫦娥五號任務,是中國探月工程開始以來,首次選擇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執行發射任務。從此以後,文昌發射場又將有一個新的身份,它成爲繼西昌發射場之後的中國探月新母港。

在執行“嫦娥五號”任務上,與我國現有的酒泉、西昌、太原3個發射場相比,文昌航天發射場具有不可多得的突出優勢。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 鍾文安:首先是緯度低、發射效費比高,同等條件下能夠使地球同步軌道運載能力提升15%以上;再有,這裏海運便捷,能夠解決鐵路、公路和空運對大尺寸火箭運輸的限制。 

與以往發射月球探測器不同的是,“嫦娥五號”重達8.2噸,而長征五號是我國運載能力和體量最大的低溫火箭,正好與“嫦娥五號”形成最佳“搭檔”。目前,我國四大發射場中,能執行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任務的只有文昌發射場。然而首次執行探月任務,文昌發射場在測試發射、地面保障、指揮體系構建、測控力量運用和通信鏈路搭建等多個方面都面臨着全新考驗。

總檯央視記者 王曉丹:這裏是文昌航天發射場的低溫加註庫區,這次火箭發射所使用的推進劑就是從這裏進行加註的。相比以往發射“嫦娥”的長三甲系列火箭,長征五號所需要的液氫加註量是原來的10倍,而液氧加註量更是將近50倍之多,這也是我國探月工程有史以來使用低溫推進劑最大規模的一次。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 張學宇:低溫推進劑的大量使用,也帶來發射場運行和管理操作的重大風險,對保障能力提出了直接挑戰,僅超過一千方的液氫我們就需要提前兩個月開機生產,超過一千餘方的液氧我們需要一個多月開始籌措。 

針對大規模使用低溫推進帶來的重大風險,文昌發射場建有國內體量最大、最複雜的低溫加註系統,還自主研發了液氫和液氧加註控制軟件。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總工程師 鍾文安:我們攻克了液氫、液氧大流量、快速加註和多貯箱並行加註等一系列的關鍵技術,實現了低溫加註全流程的全自動、智能化的指揮控制操作,從而保證了長征五號運載火箭能夠實現快速、準確、安全、可靠的低溫加註,保證嫦娥五號任務能夠按時、安全和成功發射。

發射場地面系統,全體參試人員以首次首飛的工作標準,嚴密組織任務火箭、衛星進場及測試、聯合操作、總檢查等各項工作。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 張學宇:因爲這次任務面臨着嚴格的時間窗口限制,所以針對這個窄窗口多彈道的任務特點,系統複雜、保障量大的這個保障難點,從產品接運到測試評估、以及垂直轉運和加註前的各項準備工作,以嚴慎細實、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風,始終保持萬無一失。

文昌發射場未來將執行載人探月工程

嫦娥五號任務作爲中國探月三期工程的收官之戰,是對我國深空探測能力、以及地外天體間飛行往返能力的直接檢驗。未來,我國還可能進一步展開載人探月工程。

中國探月工程的進行,對未來中國航天行星探測、深空探測方面奠定了一定的技術基礎和物質基礎。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 張學宇:嫦娥五號的任務完成,對發射場來講,是全面檢驗了我們一期建設的能力形成,充分挖掘了文昌發射場並行高密度的航天發射測試能力。這個是原來建設之初,是按照串形設計,沒有並行的設計,那麼我們通過資源的調配、通過模式的創新、通過技術的推動、通過人的創造力的發揮,實現了這一點。從而也對文昌發射場未來的建設和能力拓展奠定了一個管理模式、運行模式和建設模式的堅實基礎。 

這次嫦娥五號任務也爲文昌發射場的二期建設、以及後續職能拓展和能力提升拉開了帷幕,爲建設世界一流航天發射場打下堅實基礎。按照計劃,文昌發射場接下來將重點進行中國空間站和載人探月的建設任務。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主任、嫦娥五號任務發射場區指揮部指揮長 張學宇:對即將啓動的載人探月工程、重型火箭的發展,我們要及早地起步、論證和開始建設,逐步使文昌發射場形成重型、大型、中型火箭的這麼一個梯次銜接、能力提升的這麼一個格局,爲我們國家的深空探測、行星探測、低軌互聯網的建設、空間站的建設甚至未來可能的巨星座建設提供有利的支撐。

(原題爲《文昌發射場成爲中國探月新母港,未來將執行載人探月工程》)

高仰止 本文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責任編輯:姚文廣_NN1682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