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衆多女性心中,旗袍已成爲女性美麗的象徵。很難只說旗袍之美來自何方,更多的是時間、歷史、與旗袍有關的人在旗袍中摻雜,因此,旗袍的魅力才能持久。

許多人都很喜歡旗袍,但在真正遇到旗袍的時候,內心卻缺乏把它穿上的勇氣。可能是因爲旗袍承載的東西太多,擔心自己能不能把它穿好。

優雅端莊,同時又寬宏大量。無論是什麼年齡,不管是否具有某種氣質,都是可以穿旗袍的。

旗袍像水一樣,包容一切,卻又不失其本色。水性也是多種多樣的,在不同的地方,帶給人的感覺也是不一樣的,像旗袍一樣,不同的人穿着,也是有不同的氣質。

有的水是一方小湖,因此而寧靜;有的水是一望無際的大海,因此而波瀾壯闊;有的水是奔騰的河流,因此而流淌……這就是水,在不同的地方總是會有不同的感覺。

而旗袍也是如此。

有人穿上旗袍,是小家碧玉,靜謐而美麗,就像庭院裏開着的玉蘭花,自帶沁人的芬芳;有人穿上旗袍,淡雅而淡雅,象水中的一朵青蓮,亭亭玉立,隨風飄蕩,激起水中的漣漪;有人穿上旗袍,性感嫵媚,象濃烈的玫瑰,嬌豔欲滴,含苞待放。

每件旗袍,似乎都代表着一個故事,而在它背後卻是一個過去。這段歷史,有人把它寫成詩,有人把它寫成故事,一直流傳下去,故事可以是白流蘇、範柳原、周慕雲、蘇麗珍、宮二和葉問。

女子,總是多情的。

“碧野朱橋當日事,人不見,水空流。韶華不爲少年留。恨悠悠,幾時休。”女子多情的故事,絲絲縷縷,深深淺淺,和旗袍融爲了一體。

輕撫旗袍,細細感受其紋理,彷彿那一針一線都蘊含着故事。內心澎湃的思緒和情感,被歷史的長河所遮蔽,但我們仍然可以從復古繁華的花紋中窺探出一二年的風花雪月。

不知道什麼原因,他想起了章子怡在《浪漫消逝的歷史》中的角色。巧笑嫣然,顧盼生輝,看起來是多情的,但其實是不把愛情當成一回事的。十里洋場上的一片花海,不過是自保而已。

很多關於過去的故事,都發生在舊時代的上海,那是一座魅力無限的時尚之都,各國的時尚早已匯合在一起。上海旗袍,受西方潮流的影響,也走上了時尚之路。

或許對現在的我們來說,提起旗袍還會想起濃濃的古典風,不管是風格,還是款式,都與印象中的旗袍不一樣。但是實際上旗袍也是一種不斷吸收新元素的服飾,在保持傳統獨特風格的同時,也會做出相應的款式、圖案的調整,所以我們看到的旗袍越來越漂亮了。

愛旗袍的女性,想必也是對生活充滿熱情,心思也是細膩溫柔。

有種美,只屬於旗袍,有種美,也只有旗袍能夠展現。這種美,是在歐陽修筆下的“庭院深深深幾許”,在數重簾幕之後,紗簾飛揚時,看到的身穿旗袍的女子,在古琴前淺唱低吟,低眉婉約……

有種美,是穿越時光,是舊上海,百樂門的燈紅酒綠紙醉金迷,步步婀娜,步步妖嬈,在聲色當中,連撥弄髮梢的手都有一種難以言喻的魅惑,更不要說有着妖嬈身段,身穿旗袍,脣邊噙着魅惑的女子……

有種美,是夢寐以求的美,是在溼潤的青石板路上,高高的青牆中,緩慢行進的女子,彷彿能感受到江南的溼潤的煙雨氣息,一人一傘,婷婷嫋嫋的向你走來,於濛濛煙雨中,那女子攜着一縷暗香,漸行漸遠……

旗袍的故事一直在續寫。旗袍的風韻世人皆知,但是旗袍的故事,又被幾人知曉?

這件旗袍,帶給我們的遠比它本身更多,它已成爲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東方之美,其東方之神韻,永遠是一種難以言喻的誘惑,永遠是一種不可磨滅的情結。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