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杜陽

我們時常告訴媽媽,孩子咳嗽不用那麼緊張,它只是身體的一種排病反應,咳嗽喫鎮咳藥只是壓制住了咳嗽的這個症狀,但是並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反而可能會給身體帶來更大的傷害。

很多媽媽在學習之後,開始認同這個觀點,學着當“後媽”不處理或者採取非藥物措施,讓“咳嗽”飛一會兒。

可是很多時候,孩子咳嗽不僅沒有好轉還可能加重了,於是帶去看醫生,醫生一句“咳嗽怎麼那麼久纔來?”當頭棒喝令媽媽們很沮喪,對“咳嗽要不要止咳”更迷茫了。

那麼咳嗽到底止還是不止?

首先看看咳嗽是什麼?

咳嗽是人體清除呼吸道內的分泌物或異物的保護性呼吸反射動作。注意這是西醫學對咳嗽的解釋,與中醫講的咳嗽不是病而是一種排病反應不謀而合。

弄清楚了這一點很重要,奠定了我們要如何對待咳嗽的基調,至少從此以後不要談咳嗽色變,你知道它並不是禍害,它是朋友,它是在爲你拉響警報,告訴你身體內部有變化,正氣與邪氣在鬥爭。

明白這一點,你就知道警報響的時候不是關掉警報,而是去尋找誘因,解決根本問題。如果你過早關掉警報,那你根本就是掩耳盜鈴,那樣正邪最終誰勝誰敗你也不知道。

那什麼時候可以不用管警報,什麼時候需要我們干預了呢?

從部位、聲音、頻率來分:

如果咳嗽在咽喉,類似於清嗓子,聲音較爲短、清脆,偶爾咳一聲,沒有咽部的紅腫疼痛,這種情況通過避風避寒以及飲食、作息來調整一下,多不會遷延;

如果喉嚨紅腫或者化膿、疼痛,則情況可能會相對比較複雜,對於一般媽媽來說比較難辨證,則可以找靠譜中醫面診。

如果咳嗽在氣管,發聲的部位偏裏,聲音較爲沉悶,沒有痰,偶爾一兩聲則可以觀察着;

有痰,痰或可以咳出或咳不出,可以湊近孩子的氣管聽聽。如果聽到氣管有呼呼的聲音,說明痰沒有排出,這種情況就需要想辦法將痰排出;

如果湊近氣管並沒有聽到呼呼的聲音,這說明咳嗽時痰是能自行排出的(有的小孩子不會吐痰,咳出的痰直接吞肚子裏了,這並不影響),如果孩子這時並沒有其他不適,咳嗽的頻率也不是很大,就可以觀察着;如果痰多,咳嗽頻繁則需要採取干預。

如果咳嗽在肺部,聲音多數是沉悶,就好像聲音發不出來、咳不上來、沒有力咳的感覺。如果患兒此時痰少,或者沒有痰,多數是“空”、“空”聲的咳。通過觀察,很少有孩子一開始就咳嗽在肺部的,這種多是生病後恢復期或者遷延期的多一些。這時家長需要看看孩子呼吸時胸部起伏大不大,然後用耳朵貼近胸口聽聽聲音。

如果胸部起伏不大,呼吸聲音均勻,沒有聽到很大的雜音,不伴隨發熱、精神狀態差等可以暫時觀察,並注意加強孩子的體質,通過改善體質來逐步改善咳嗽;如果孩子胸部起伏比較大,聽音聲呼吸音比較重,或者伴隨精神稍差、發熱等這時需要帶孩子找醫生看看。

從咳嗽時間上來說:

如果白天咳嗽多,多是外感,可以參考以上決定是否就診;

如果是夜間或者睡醒後咳嗽嚴重,多與脾胃積食有關,這樣的發病多會因爲外感誘發,通常發病後如果外感不重,則可以通過避風避寒以及飲食來調整。

如果運動後咳嗽或者長期陣發性咳嗽,多提示患兒脾胃弱一些,或者是飲食或者是病後用藥、調理不當有關,這種先通過分析孩子的體質從飲食生活習慣着手調理;如果問題一直存在,可找醫生面診調理。不用太過擔心這樣的咳嗽,隨着孩子的成長,體質好了,發病也會漸漸消失的。

有的孩子咳嗽時會嘔吐,或者劇烈咳嗽時有乾嘔的現象,這種往往與小兒橫隔發育不完善有關,不用太過驚慌,觀察着就好。

我們說止不止咳,其實是在說當身體發出以咳嗽作爲提示的警報後,我們要不要對體內的正邪鬥爭做出干預。我們知道,如果正氣很強或者邪氣並不盛,那麼我們是不用幹預的,讓他們自己鬥爭一下,最終邪氣會退去,警報也會解除;

如果正氣相對不足或邪氣比較盛,那麼就需要我們外界給予正氣一些支持,讓它抗邪外出。記住正邪鬥爭需要時間,同時也跟孩子本身是否強盛有關。

治咳嗽的關鍵點在於找準病因,而不是針對咳嗽本身。一味地強調止咳往往使得病情遷延。所以臨牀醫生在治療咳嗽的時候,關鍵點在於宣降肺氣,而不是一開始就應用止咳的藥物,越是着急止咳收效越慢。

以上說的是咳嗽的情況,而不是疾病。總結一句話:治療的時候,治的是病,不是單治某一個症狀。病好了,疾病連帶的症狀也會消失。

特別聲明:以上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不代表***觀點或立場。如有關於作品內容、版權或其它問題請於作品發表後的30日內與***聯繫。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