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6年,英國外科醫生John Howship首次描述了骨吸收過程中的凹陷和蠶蝕特徵,但當時細胞尚未被鑑定,所以他無法指出這一現象背後破骨細胞的作用。隨着19世紀細胞學說的出現,以及骨骼和骨細胞的發現,人們才認識了破骨細胞,並描述了成骨細胞與破骨細胞的功能。最終直到20世紀中期,骨質疏鬆症的診斷類別纔出現。

短短几十年來,全世界如今已有超過2億的骨質疏鬆症患者,其發病率躍居常見疾病第7位。隨着人口老齡化日益嚴重,我國正在逐漸成爲骨質疏鬆症流行大國。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人羣的骨質疏鬆症患病率達19.2%,女性的患病率明顯高於男性,爲32.1%,其中65歲以上女性的骨質疏鬆症患病率更是高達51.6%。

骨骼對於老人尤其是絕經後女性有着極其重要的意義,它不僅是健康生活的基礎,更可以成爲不向歲月屈服、堅持追求自我的精神支柱。現實中,有太多老年女性受限於年齡增長引發的骨骼疾病,無法在退休後過上理想的生活。爲突破年齡對於女性身心的限制,呼籲大衆關注骨質疏鬆症、聚焦骨科疾病防治至關重要。

爲展開骨健康相關的科普宣教,提升公衆骨骼健康意識,在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的權威指導下,《醫師報》社發起並主辦了“健骨力行,自在人生”(Fight The Fracture)骨質疏鬆症科普公益項目。

骨質疏鬆症已成爲不容小覷的公共健康問題

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會長、河北醫科大學第三醫院的張英澤院士表示:“骨質疏鬆症是一種患病率隨着年齡增長而增加的疾病,患病人數隨人口老齡化速度加快而不斷增加,是導致老年人失能的主要原因之一,嚴重影響老年羣體的健康,造成沉重的家庭和社會經濟負擔,已成爲我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之一。防治骨質疏鬆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

作爲一種嚴重的慢性病,骨質疏鬆症讓骨骼隨着時間推移變得脆弱、稀疏、更容易斷裂。由於骨質疏鬆症最先的體現僅爲骨密度的下降,所以疾病初期往往沒有明顯的臨牀症狀,許多患者直到發生骨折後,才意識到已患有骨質疏鬆症。因此與心血管、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病相比,骨質疏鬆症較容易被忽視。對此,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醫院的唐佩福教授特別強調:“骨質疏鬆症可能就在我們身邊,尤其中老年人,更是骨質疏鬆症高發人羣。”

骨質疏鬆症看似稀鬆平常,卻往往殺傷力十足。只需一次輕微的跌倒、顛簸或噴嚏,骨質疏鬆症患者便很有可能遭遇骨折。在中國50歲以上的人羣中,有三分之一的女性會遭遇骨質疏鬆性骨折(或稱脆性骨折),50%的人在遭受一次脆性骨折後還會遭受二次骨折。骨折常見發生部位包括椎體、髖部、前臂遠端、肱骨近端和骨盆等。其中,被稱爲“人生最後一次骨折”的髖部骨折致死致殘風險最高,發生髖部骨折後的1年之內,20%的患者會死於各種併發症,約50%的患者則會致殘。另外,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副會長、天津市天津醫院的馬信龍教授還提醒說:“骨質疏鬆症在影響骨健康的同時,還往往會帶來肌少症等問題,從而嚴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

骨質疏鬆症預防篩查至關重要

然而目前,我國骨質疏鬆症仍長期面臨患病率高、知曉率低的難題。中國骨質疏鬆症流行病學調查顯示,我國50歲以上患者的患病知曉率僅爲7.0%,40-49歲骨質疏鬆症患者的患病知曉率更是隻有0.9%。同時,“骨密度”作爲診斷骨質疏鬆症的重要指標,也往往會被高危人羣忽視。據悉,我國50歲以上人羣接受過骨密度檢測的比例僅爲3.7%。對此,張英澤院士呼籲絕經後女性等高危人羣重視骨密度篩查、儘早開始防治骨質疏鬆症。唐佩福教授也推薦將骨密度檢測作爲常規體檢項目之一。

由於骨質疏鬆症的發生受多方複雜因素的影響,馬信龍教授還特別強調,“除了遺傳、其他器官或系統的疾病以外,生活方式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鈣、維生素D以及蛋白質在成人骨骼健康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日常飲食中這些營養物質的缺失將會導致骨量流失。同時,過量的菸酒攝入會加速骨骼中鈣、鎂等礦物質的流失,增加患骨質疏鬆症的風險。另外,傳統誤區中的“少運動“不僅不能緩解骨質疏鬆,反而會加速骨量流失,加重骨質疏鬆,形成惡性循環。

因此,除了必要的骨密度檢測外,健康的生活方式對於預防骨質疏鬆症也同樣重要。譬如每日均衡飲食、攝入富含鈣和適量蛋白質的膳食、進行適量日照、進行規律性戶外運動及肌肉力量練習、戒菸限酒、維持健康體重、保持心情愉悅等,均有利於預防骨質疏鬆症的發生。

骨質疏鬆症綜合治療勢在必行

除疾病知曉率低的問題存在外,部分骨質疏鬆症患者即使已經認識到自己的疾病,其治療依從性仍普遍較差。患者對疾病危害的認知度低,缺乏堅持治療的積極性,會影響骨質疏鬆症的治療效果,也就更容易引發脆性骨折。許多老年患者因爲發生骨折而導致運動受限,最終由此而發展爲褥瘡和多臟器衰竭。雖全力醫治,但是最終患者往往會因爲高齡、全身健康狀況差(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等原因,在受盡褥瘡換藥、長期使用抗生素、依賴腸內腸外營養維持生命的痛苦後離世,令人扼腕嘆息。

“爲了儘量避免這種情況,我們在臨牀治療方面一般建議儘早通過抗骨質疏鬆藥物進行系統性治療,以避免病情進一步惡化。”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的雷光華教授介紹,“目前,臨牀上治療骨質疏鬆症藥物包括雙膦酸鹽類、降鈣素類、甲狀旁腺素類似物、RANKL抑制劑等多種藥物,每種藥物都有不同的臨牀優勢。而對於目前在藥效及用藥簡便程度上都表現良好的生物製劑,我們也期待它能在臨牀上有更多的應用。”

患者在配合醫生進行抗骨質疏鬆症藥物治療的同時,也需結合運動療法、物理因子治療、作業療法以及康復工程等進行綜合康復治療。積極、規範、綜合的康復治療不但可以改善骨強度、降低骨折發生風險,還能促進患者生活、工作能力的恢復。

希望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本次“健骨力行,自在人生”骨質疏鬆症科普公益項目能成功助力提升公衆對骨質疏鬆症的防治意識,更好幫助大衆預防脆性骨折的發生。

#超能健康團##醫師報超能團#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