濰坊傳媒網訊(記者 張婷婷)“即應即辦,一辦到底”。11月25日上午,昌樂縣委副書記、縣長張建偉到市政務服務熱線受理中心接聽12345熱線電話,傾聽羣衆訴求,解答有關問題。一起參與熱線接聽的還有昌樂縣住建局、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等部門的主要負責人。

上午9:00,張建偉準時坐在了熱線電話前,在與熱線話務員進行了簡單溝通後,便投入到了工作中。“我是昌樂縣站北街豔陽天小區的業主,2009年購房,至今未辦理房產證”。熱線中,多位市民打進電話反映豔陽天小區遲遲未辦理房產證問題。來電人希望相關部門協調儘快辦理房產證。張建偉一邊聽取來電人訴說情況,一邊認真記錄下來。“感謝您來電反映問題,您的問題我記下來了,您的聯繫方式我也記下了。”張建偉表示,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豔陽天小區的辦證問題,該小區已經成立工作專班,會盡快推進房產證的辦理,爭取明年上半年處理解決好市民反映的訴求。訴求人對答覆非常滿意,並表達了感謝。

“我是昌樂縣利民路老縣府家屬院8號樓3單元3樓的業主,4樓租戶臥室陽臺、衛生間、餐廳等處均向我家滲水,導致家中多處牆皮脫落且牆面的插座滲水嚴重,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來電人還表示,曾向物業反映不予處理。張建偉瞭解了市民情況後表示,此問題會安排專人調查落實,落實後給予答覆,請來電市民放心。

在兩個小時的時間裏,張建偉共接聽15位市民來電,主要涉及房產證遲遲未辦理、供暖溫度不達標、物業服務差、職工福利待遇等問題。針對每個熱線電話,張建偉都認真傾聽、詳細解答,並要求各相關部門單位對羣衆反映的問題及時瞭解,確保事事有結果、件件有回應。對此,打進熱線的羣衆普遍表示滿意。

“羣衆利益無小事。”在熱線接聽結束後召開的座談會上,張建偉強調,要解決好老百姓的合理訴求,要分解任務,落實責任,加大對反映問題處理情況的督查力度。各部門單位要提高認識,主要負責人要親自抓,親自調度,落實好工作責任,針對合理訴求要及時處理解決好,針對涉法涉訴的問題要解釋清楚,講明白。要與來電羣衆見面,面對面的解決問題,不斷提升羣衆的獲得感和滿意度。

隨後,張建偉接受了本網記者的採訪。

記者:張縣長,您好!請問昌樂縣在提高羣衆訴求處辦效能和服務質量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張建偉:您好!羣衆訴求是社情民意的晴雨表,辦理的好不好事關羣衆切身利益。今年以來,我們聚焦打造最便捷、最管用的羣衆訴求服務體系,重點抓好兩個事:

一是依託政務服務中心,推動政務服務事項“一窗受理、一鏈辦理、一網通辦、一次辦好”,65個高頻事項完成“一鏈辦理”流程再造,962個事項納入網上政務大廳辦理,開闢24小時自助服務區,率先公佈99項行政審批收費目錄,加快實現“大廳之外無審批、目錄之外無收費、清單之外無證明”,打造最優政務服務。

二是依託訴求受理中心,把12345熱線、昌樂民聲網、愛昌樂APP、電視問政等訴求反映渠道整合到一個平臺,把信訪、司法等11個羣衆工作部門集中到一個地點,實行直接辦理、閉環辦理,推動線上線下、網上網下、屏上屏下、人訪信訪等訴求“集中受理、全程督辦、兜底解決”,保證民有所呼、政有所應,羣衆反映問題、解決糾紛,不用再東奔西跑。

通過“兩中心”,民生訴求、政務服務需求實現一站辦理,羣衆少跑腿、不跑腿,就能享受到高效的服務。

記者:坐落在昌樂和濰坊城區近郊的首陽山是國家級森林公園,但歷史上的無序開採留下了大量的廢棄礦坑,有羣衆呼籲政府加快生態修復,還山於民、還綠於民,請問昌樂縣政府有什麼計劃?

張建偉:首陽山被譽爲渤海南岸第一山,周邊歷史文化遺蹟50多處。近年來,我們先後實施了封山禁採、拆違治亂等行動,這裏的生態環境逐步提升。今年,我們把生態修復作爲重要的民生工程,啓動2000多畝、12個礦坑的治理工程,重點開展地質除險、礦坑回填、植被恢復,加快還山於民、還綠於民。

一是做好設計。按照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和城市公園建設規劃,編制生態修復方案,堅持生態優先、突出自然修復,防止對現有植被和山體的破壞。二是科學實施。實行工作責任制,劃分10個治理片區,分別組建工作專班。每個治理區都有各自的設計方案、施工方案、工程預算、技術指南、安全環保方案,確保修復一個成功一個。三是注重實效。按照既定的方案,一年接着一年幹,計劃3年完成。屆時,區域地質環境、生態環境、人居環境顯著改善,生態功能區作用進一步增強。四是廣泛動員。修復過程面向社會公開,接受羣衆監督。建立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全民共享機制,推動形成共建共享的工作局面。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