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歡迎來到從頭學中醫。我是浙江中醫藥大學附屬第三醫院的孫潔。今天呢,我們繼續來學習聞診中的辨咳嗽。

咳嗽是什麼,可能不需要我再解釋了。大家應該都是非常熟悉的。有些古代的文獻可能還有有聲無痰爲咳,無聲有痰爲嗽,聲痰俱有則爲咳嗽的說法,但實際上往往是聲痰都有,所以臨牀上並沒有必要一定要去區分這個東西。

咳嗽的基本病機就是肺氣上逆。這個我們在中醫基礎理論的臟腑病機裏已經講過了。肺氣上逆,除了可以咳嗽,還可能喘,咳喘就是肺氣上逆的標誌性症狀。但是具體分析引起肺氣上逆,因而作咳的原因又有很多。比如在內經的《素問》裏就有一個專篇是講咳嗽的,就叫《咳論篇》,把咳嗽分爲五臟六腑之咳,並且指出咳嗽的病機複雜,並不只是肺病會引起咳嗽,“五臟六腑皆能令人咳,非獨肺也”,講述了咳嗽病是由髒傳腑的,五臟咳久而不愈,則傳之於相應的腑。那麼治法呢,以針刺來治療,治髒者治其俞,治腑者治其合。但是這種分析方法並不容易掌握,從診法上來說,更簡單的方法還是根據咳嗽的聲音和兼症,來鑑別、判斷病症的寒熱虛實。

以咳聲而言:咳聲緊悶者,多半是寒溼,咳聲重濁的,則可能是外感風寒,如果同時還兼見痰清稀而白,鼻塞不通,那就更典型了。咳聲低,痰多而易出的,其性爲陰,或爲寒,或爲溼,或爲痰飲。相比之下,咳聲清脆則多屬燥熱。假如是乾咳無痰呢?乾咳嘛,肯定是水少了,正常的水,也就是津液肯定是少了,病理的水,例如痰溼水飲之類,也沒有,所以往往是燥咳、火熱咳嗽,或者是陰虛作咳。燥勝則幹嘛,當然是乾咳了。而火熱、陰虛作咳,其實就是實熱咳和虛熱咳,熱盛則易傷絡而動血,引起出血,所以這個乾咳無痰的咳嗽往往還會出現痰少而有血絲,或者喉有血腥味。更典型的熱咳,是痰熱咳,表現爲咳聲不揚,痰稠而色黃,不太容易咳出來,鼻出熱氣。因爲熱盛必傷津,所以還會有咽喉幹痛。如果病人咳聲不暢的,往往是肺氣不能宣發。咳聲一陣陣的,一旦發作就得咳上一陣子,這個多半是風邪作咳。咳而無力,咳聲低微,這是實咳還是虛咳呢?對,無力,低微,這都是虛的表現,是虛咳,如果再兼有氣促,咳出白沫,這是肺氣虛而咳。夜間咳甚,白天會好一點的咳嗽,可能是什麼情況呢?夜屬陰,所以多爲陰病,或陰分不足,或陰邪爲患。陰分不足的,比如肺燥陰虛,它就是夜間時有單聲咳嗽,因爲是虛證,所以咳聲就是……輕微短促。陰邪爲患的,比如虛寒咳,它就是很典型的夜臥咳甚,而且持續不已,一直咳,一直咳,往往還伴有少氣,或者氣喘。大家再想想,這個虛寒咳,是何髒之虛寒呢?對,腎主水,主納氣,是腎陽不足之虛寒爲主。

除了辨咳聲,還可以根據咳嗽的誘發因素來加以辨析,總的來說,受陰邪則盛的,多爲陰病,受陽邪則盛的,多爲陽病。比如勞累、受涼以後加重的,多半是痰溼、虛寒爲患。痰溼、虛寒都是陰病,一個是痰溼陰邪爲患,一個是陽虛則不勝邪而爲虛寒之證。如果是一有情志刺激就加重的呢?情志之變,多在氣火,因爲怒則氣上,木勝則化火,氣鬱則化火,所以這種情況,就多半是因於氣火而作咳。那如果是飲食肥甘、生冷則加重的呢?飲食入胃,脾爲胃行其津液,但是飲食都有自身的特點,比如肥則令人內熱,甘者令人中滿,肥甘入胃,多生痰溼、溼熱,所以此類病人,實際上就以痰溼者爲多見。

咳嗽多半有痰,所以我們還可以辨痰的色、質、量、味。咳而痰少的,可能是什麼病?燥熱肯定可以,對吧,燥盛則幹嘛。氣火也可以,氣阻則肺氣不利,氣火盛則灼津液,所有痰少,咯之不利,不太容易咳出來。陰虛當然也可以。如果是咳而痰多呢?那肯定與痰濁爲病有關,無熱則爲寒痰、溼痰,有熱則爲熱痰。寒水互化,所以寒證往往也是痰多。比如虛寒證。這是辨痰的量。再看痰色,白爲寒,痰白而稀薄的屬寒,屬風,但又有區別,寒痰清稀如水,風痰稀白而有泡沫。黃赤爲熱,黃痰而稠是爲熱痰。

再來看質地,痰白而質粘的屬陰虛、燥熱,質粘,說明還是濃度比較高,水比較少,所以是陰虛、燥熱。痰白說明熱象不是很厲害,如果痰黃而質粘,那就是熱盛傷津了。痰白清稀透明,呈泡沫樣的,屬虛,屬寒。咯吐血痰,說明肺中血絡受損,多半是熱邪灼傷脈絡導致的,實證則爲肺熱,虛證就是陰虛了。要是膿血相兼呢,這就是痰熱瘀結成癰的表現了,具體來說,就是肺癰。等以後學到中醫內科學講肺癰的時候,還會談到辨痰法和辨膿法。

最後,還可以辨痰的味道,當然不是喫下去那麼噁心,是醫者聞到,或者病者自已感覺的味道。有熱腥味或腥臭氣的是痰熱,味甜的則屬痰溼,味鹹的則屬腎虛。大家可以自已分析一下,爲什麼是這樣的。

最後,講兩種特殊的咳嗽。一種是陣發性的咳嗽,但是一旦咳起來就連着咳,停不下來,甚至咳到噁心嘔吐,咳血,終止時會發出“鷺鷥叫聲”,這種咳嗽叫頓咳,也叫“百日咳”。常見於小兒,是風邪與伏痰搏結,鬱而化熱,阻遏氣道的肺實之證。一種是咳聲就象小狗叫,即所謂的“咳聲如犬吠樣”,這個是白喉作咳,是肺腎陰虛,火毒攻喉引起的。白喉的這個病機,我們在望咽喉裏有比較詳細地講過。

咳嗽稱得上是臨牀最常見的症狀之一,其辨析還有很精細入微的地方,這個在以後學習中大家還可以慢慢地感受到,尤其是在《中醫內科學》學習咳嗽病的時候,還會有更多角度的分析和辨析。所以大家也不用急,以後都會有講到。今天就到這兒了,謝謝各位的收聽,咱們下次再見。

稿約:“從頭學中醫”公衆號是由“一小撮”熱愛中醫的人運營的公衆號,致力於中醫學習與推廣。歡迎廣大愛好中醫的朋友們不吝賜稿。但凡與中醫的學習和應用有關的稿件都可以的。錄用後,我們將通過公衆號和其它***將您的想法傳遞給更多喜歡中醫的人。讓更多人和我們一起“從頭學中醫”,讓更多人瞭解中醫!

投稿信箱:[email protected]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