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9年,在釣魚城的激戰中,全世界最具權勢的人、蒙古大汗蒙哥在攻打南宋的過程中,戰死在釣魚城下,世界局勢劇變。釣魚城因此被西方的穆斯林稱爲“東方的麥加”,被歐洲的基督徒稱爲“上帝折鞭處”。

釣魚城之戰:蒙古大汗蒙哥意外戰死

爲什麼釣魚城之戰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呢?

這就要從蒙古國的歷史說起了。自成吉思汗統一蒙古高原後,蒙古就成爲了一股極爲強大的勢力,四處出擊,到處都是勝利,成吉思汗一生滅國四十,整個歐亞大陸都顫慄在蒙古鐵騎之下。

歷史上蒙古三次西征,第一次是成吉思汗時代。成吉思汗留下木華黎聯合西夏,繼續保持對金國的進攻。然後率領主力西征,一路滅掉西遼、花剌子模,翻過高加索山,突入東歐的俄羅斯,並大敗欽察和俄羅斯的聯軍,莫斯科大公等九位王公被馬蹄碾死。直到東方戰場失利,成吉思汗纔回師,攻滅西夏。

蒙古建國後三次西征

真正對歐洲形成威脅的,是窩闊臺汗時期的第二次西征,也稱長子西征。窩闊臺統治的時期正是大蒙古國蓬勃發展的上升時期。大蒙古國的領土擴張到中原、中亞、西亞等地,經濟、軍事實力大增,蒙古貴族的征服野心急劇膨脹。花剌子模、金國等國的滅亡使窩闊臺解除了西征歐洲的後顧之憂,而南宋也被蒙古軍隊侵擾,處在守勢。

這一次西征,由成吉思汗長孫拔都爲統帥、繼任大漢窩闊臺長子貴由、拖雷長子蒙哥等人從徵。蒙古大軍連破莫斯科、羅斯托夫等十餘城,合兵圍攻弗拉基米爾大公國首府,然後一路打到了波蘭和匈牙利,進入西里西亞,一直深入歐洲腹地維也納附近。就在歐洲震恐的時候,窩闊臺汗駕崩的消息傳來,拔都、貴由、蒙哥等人回國爭奪汗位,長子西征結束。

長子西征

蒙哥時代的第三次西征是由蒙哥汗之弟旭烈兀西征,方向是中東。在滅掉已經是苟延殘喘的阿拉伯帝國後,旭烈兀的西征繼續消滅了木剌夷國及敘利亞的阿尤布王朝,穆斯林世界僅剩下最後的國家埃及。旭烈兀厲兵秣馬,準備進攻埃及,歐洲的拜占庭帝國與西歐諸國均向旭烈兀示好,有意聯盟。

旭烈兀西征直逼埃及

這時,蒙哥汗戰死的消息傳來,旭烈兀當機立斷,率大軍回師,幫助其兄忽必烈爭奪汗位。而忽必烈則調走了圍攻南宋的二十萬大軍,北上爭奪汗位。因爲在汗位繼承權問題上產生了內部分裂,忽必烈和阿里不哥發生了內戰,最後阿里不哥被擊敗,忽必烈登上汗位。

但位於西北中亞支持阿里不哥的窩闊臺系宗王在海都的率領下繼續反對忽必烈,釀成了綿延數十年的海都之亂,蒙古帝國分裂,再也不能團結一致向西攻伐。而爲了回報旭烈兀在奪位中支持自己,忽必烈允許旭烈兀建立汗國,也就是伊爾汗國。

正是蒙哥汗戰死釣魚城,讓蒙古人的最後一次西征結束,穆斯林世界和基督教世界都得到了喘息。所以,釣魚城被穆斯林稱爲“東方的麥加”,被歐洲的基督徒稱爲“上帝折鞭處”。

如果蒙哥不死,那麼蒙古鐵騎能否征服已知的世界呢?

毫無疑問,當時的蒙古軍隊有着全世界第一的戰鬥力,東亞僅有靠着兩次“神風”的日本,抵擋住了蒙古的入侵。其餘各國,除了南宋能在蒙古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堅持外,都是瞬間被擊垮。

蒙古帝國與其四大兀魯思

事實上,自成吉思汗死後,蒙古宗王各系就已經不是十分對付了。蒙古軍隊也不是無法戰勝的,在蒙古核心領土之外的遠征,蒙古軍隊不止一次被擊敗。就連蒙古人在最擅長的騎兵戰中,也被埃及的馬穆魯克三世擊敗,其中霍姆斯會戰和蘇法爾平原會戰甚至是蒙古人數量佔優的情況下敗北的。

蒙古騎兵

在歐洲,蒙古軍隊則受限於地形。東歐地區的大片森林、沼澤地區讓蒙古騎兵難以適應。蒙古軍從波蘭早早轉向匈牙利也與匈牙利大平原是中亞南歐草原地帶向西延伸到歐洲的最遠地區有關。單思遇到匈牙利依託山地、大河、沼澤、深潭修建的城堡時蒙古軍一籌莫展。

假如蒙古軍越過匈牙利繼續向西,就會遇到更密的森林,更多更堅固的城堡,以及,比起13世紀的匈牙利和波蘭強大得多的歐洲軍事強國:神聖羅馬帝國、法國、英國。法國國王是著名的路易九世,親自領導了十字軍東征;英國國王則是歷代英王中最強的愛德華一世。所以,即使蒙哥汗不死,組織起了不遠萬里對西歐的遠征大軍,但面對城堡防禦體系的西歐,還是很難征服的。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