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婭傳說·熊英

非遺是什麼?大衆的第一反應普遍是“小衆”、“量小”、“少數民族”、“重工”、“手工”、“歷史產物”.....近年,苗繡、蠟染、挑花、手推繡、京繡、夏布等一項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屢屢出現在秀場,使時裝看起來“更有文化”。然而,驚豔絕倫的大秀後,卻鮮有人追究這些如藝術品般精美的服飾何去何從。

“天才媽媽×東鄉繡娘”·張肇達

非遺技藝在時裝設計領域的應用不是新鮮事。實際上,無論是中國或是全球時尚界,都對這些充滿歷史底蘊的藝術文明瑰寶表現出極大的熱情——一種毋庸置疑的“政治正確”。

從實用主義出發,用“服裝”這個最直接、最明顯、最易被大衆觸及的介質,讓非遺技藝活過來、活下去,不僅是服裝人的使命,也是人類文明傳承的召喚。

“天才媽媽×東鄉繡娘”·張肇達

中國服裝設計師協會主席張慶輝表示,本屆時裝週有些設計師來自中西部地區,他們的設計將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時尚文化相結合。其次是文化屬性,體現在設計師對中國文化元素的挖掘;再次是可持續方面,除了秀場表現,設計師採取植物染色、環保節能技術、可循環可降解技術,改善人與社會、人與自然關係。從行業的訴求來看,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在大衆面前,讓中國傳統工藝、非遺走進美好生活。

楚和聽香·楚豔

手工定製,非遺的溫柔鄉

“天才媽媽×東鄉繡娘”·張肇達

如何讓非遺活過來、活下去?行業用大量的行動實踐表明,我們需要保護和培養傳承人、讓非遺服飾市場化、讓非遺走進大衆生活。

然而,我們一方面驚歎於非遺服飾的精美絕倫,一方面又始終未能打破非遺技藝只活躍於高定時裝的局面。考慮到手藝人、工時、原料等成本,以及非遺技藝不能滿足批量生產的自然屬性,高級定製至今仍然是非遺融入服飾世界的最佳歸屬。

蓋婭傳說·熊英

作爲本屆中國國際時裝週的開場大秀,蓋婭傳說·熊英 2021春夏系列發佈秀“乾坤·滄淵”在社交媒體上引發轟動。發佈的服飾在圖騰紋飾上大量應用了日月星辰、山海靈澤、西域樓蘭、人魚鮫龍等極具國風意蘊的元素符號。

蓋婭傳說·熊英

熊英的設計魅力在於,在中國非遺工藝和西式輪廓剪裁的基礎上,把國風藝術運用到服裝裏。通過蘇繡、勾線打籽、銀絲線繡、珠繡等多種傳統工藝應用,與金銀絲、米珠珠片、珠管、水晶等百多種材料進行藝術創作。每件作品均選取上等材料、輔以高級工藝,精雕細琢,呈現中國設計與中國製造的美意與上乘品質。

蓋婭傳說·熊英

熊英在秀後接受採訪時表示,將歷史、風俗與特色文化融於藝術創作,是一種非常高級的時尚表現形式。華夏文化之所以能傳承千年並不斷給予當代藝術創作者以靈感啓發,因爲它早已超越文化範疇本身,成爲一種蘊藏哲理與永恆的主題。

蓋婭傳說·熊英

而在“天才媽媽×東鄉繡娘”·張肇達公益時裝秀上,10位東鄉繡娘走出大山,首次登上秀場,與大師張肇達一起來到聚光燈下。東鄉刺繡是甘肅省臨夏回族自治州有着千年傳承的州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從2015年開始,張肇達便與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牽手,尋訪大山裏最美的手工藝,將這些東方文化符號進行國際化、時尚化設計。

“天才媽媽×東鄉繡娘”·張肇達

本季,張肇達通過解構當地民族服裝,將東鄉繡娘以“平繡”、“彩繡”、“剁花”等民族工藝製作的傳統繡片,與現代感的電腦車花、針織提花、絲綢印花相結合,呈現傳統與現代的交融。

這種長續的公益性合作,在保護和傳承非遺的基礎上,不斷試圖開拓“非遺+”模式邊界:借力產業數字化,通過搭建運營義賣平臺;拓展天才媽媽產品渠道、對手工藝人進行培養、手工藝紋樣的創新應用;在城市打造展示體驗中心等多種方式,賦能女性可持續發展。

“天才媽媽×東鄉繡娘”·張肇達

又比如,楚豔全新發布的2021春夏高級定製系列“行願”,將傳統文化精神、絲路美學、傳統工藝相結合,從祥瑞紋樣“象”中汲取靈感,進行了極具設計師個人風格的創新,傳承延續幾千年的吉祥意境以及太平願景。

楚和聽香·楚豔

從2013年開始,楚豔就開始了天然植物染色技術與時尚設計的探索,通過走訪勘查新疆、印度、日本等原料產地及手工藝人,溝通上下游生產技術,成爲天然染色領域的重要實踐者。

本季,楚豔打破中山裝、旗袍的常規傳統服飾範式,在結構、色彩、紋樣、工藝上做了更爲凝練的概括與創新,並將之運用到適合今天的“新中式”設計語言中,持續探索中國傳統服飾文化的當代化呈現。

楚和聽香·楚豔

天璽2021春夏中國禮服系列將尊貴集於嫁衣之上,是東方文化與特色服裝最極致的體現。從形制廓形、色系流轉、工藝承啓,每一個層次均體現創新的融合。作品運用多達12種以上的蘇繡技藝,包括盤金繡、打籽繡、滾針繡、平繡、繞針繡等,也包含了幾乎失傳的“扁金繡”。在袖口及領口部位,也應用了傳統鑲滾嵌工藝裝飾藝術;面料甄選重磅真絲緞、原創真絲格紋綃、真絲雙宮綢、更敬呈收藏級真絲老料及老繡片。

天璽·蘇娟娟

在紋樣的寓意表達上,提取中國傳統吉紋,加以創新應用,更將十二章紋與穿雲龍,以五種繡法盤金繡制,寓意萬事以得全。耗時2年工時的壓軸款,專屬定製鳳冠與通貫滿身的盤金繡,盡展非遺級絲繡技藝。

天璽·蘇娟娟

穿出文化,還是穿出自信?

在這些洋溢中國風韻的秀場,我們看到了高度熱情、極致追求和不變的信念感。當前,中國擁有一批敬畏自然、尊重歷史、仰視匠心的服裝設計師,他們在非遺技藝的傳承與創新不懈投入,取得了傑出的成果,併成功地用各自的美學語言刷新大衆對非遺服飾、中國文化的審美認知。以非遺傳承爲出發點,延伸至中國文化自信的拾得。

“天才媽媽×東鄉繡娘”·張肇達

EVE CINA的設計師們將有着3000多年曆史的棉紡織染繡技藝“黎錦”和海南“苗繡”進行了全新的解構,讓海南瓊中黎苗文化元素的時裝登上了2021春夏中國國際時裝週的舞臺。

EVE CINA·依文

海南瓊中黎錦苗繡元素在秀場上閃現交錯,彷彿開啓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對話,幾何形圖案搭配明亮熱烈的色彩形成強烈的視覺衝擊,賦予時裝更加接近自然的親和力,讓服裝更具時尚屬性,再一次引領了民族文化的時尚新風潮。

EVE CINA·依文

非遺服飾不只屬於舞臺或博物館,同樣,對中國文化的自信應該成爲一種時代風度、一種更平和的生活方式——不崇洋媚外,不妄自菲薄,值得被一代代人致力留存下來的文明總是美的、善的。

天璽·蘇娟娟

未來,非遺技藝是否存在走進主流服飾領域的可能?或者說,如何能讓非遺“自信”起來、讓大衆對中國文化“自信”起來?一個主流聲音是,對傳統元素的再設計需要做設計減法。

對此,無論是設計師還是大衆消費者,雙方早已達至共識,即一味地追求游龍飛鳳並不是真正的傳承,傳承與創新當中,設計師需要斟酌平衡。

“天才媽媽×東鄉繡娘”·張肇達

另一個共識是,讓非遺走進生活是對其最好的保護和傳承。我們期待着更多服裝人加入到這項“公共事業”,讓非遺不僅僅走進高定,而把其視爲作爲中國文化自信的一種載體,幫助傳統工藝等非遺走進當代社會、更好地融入日常生活,讓非遺實現“自我造血”,在不破壞非遺生態的前提下實現非遺的創新發展。

天璽·蘇娟娟

東方美學可挖掘的傳統文化資源和民間設計智慧還很豐富。在全球化的影響下,時尚的差異越來越小,而非遺技藝、中國文化賦予時裝設計的價值昇華,使中國時尚擁有了一個無法被複制、無法被超越的側面。作爲一種全球性的文化表達,它也應不侷限於一種樣式,而是追求文明的自由流淌、交流互鑑。

文/羅欣桐

《紡織服裝週刊》品牌推廣中心副總監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