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浚工程长久以来都是中国最关注的问题。中国的水文丰富,东南两面被海域包围。境内又以黄河长江两条水系作为代表,联合成千上万条河流贯通东西南北。而除了河道繁多以外,中国大片地区还处于温带至亚热带湿润气候,降雨十分丰沛。以至于雨季来临时,例如长江一代的沿岸地区都会饱受洪涝的影响。

因此,中国始终都十分关注疏浚工程,古代有着大禹治水的传说。现代也有建设三峡大坝的壮举,而在今天我们要介绍的是另一个中国疏浚的国之重器,它就是挖泥船。

疏浚是为疏通,扩宽和挖深河湖海等水域,用人力或者机械进行水下土石方开挖的工程。在普遍的认知中,是用水下爆破来进行炸礁、炸滩的举措。但随着现代技术的发展,挖泥船已经成为了该工程的核心设备。它主要可以分为4类:

一个是耙吸式挖泥船 用耙头吸入泥浆

一个是链斗式挖泥船 用一连串带有挖斗的斗链挖泥

一个是绞吸式挖泥船 利用旋转铰刀装置挖泥

一个是铲斗式挖泥船 利用单个铲斗进行挖泥

除此之外,还有抓斗式和斗轮式挖泥船;构成了挖泥船的主要类别。而在其中,以绞吸式和耙吸式最为流行通用。是如今重型挖泥船的主要类型。不仅仅能够清挖水道和河床淤泥,还是吹沙填海的利器。在这一领域上,中国目前就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前三。而在性能方面,中国挖泥船挖泥能力和吹沙填海则堪称世界第一。但这样的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在早些年间,中国挖泥船发展一直都受制于人。

西方国家发展起步早,在许多技术上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挖泥船的领域上同样也是如此。过去的150多年中挖泥船的设计和建造,一般都是由荷兰、比利时和德国三国管控;荷兰拥有伯斯卡利斯和凡诺德两家顶尖挖泥船制造商。比利时拥有德米和杨德诺两家顶级公司、德国则是有克虏伯、领英等公司生产挖泥船,这几个国家统管着全球的挖泥船订单,尤其是荷兰。直到今天,全球80%的订单依旧由荷兰承包,而中国在早些年间,也是这些国家的忠实客户。

事实上,中国的挖泥船发展历史并不算悠久。

1909年 中国自主建造了第一艘内燃机挖泥船“金钟河”号

1921年 又建设了耙吸式挖泥船“快利”号

1956年 再度建了组合式绞吸式挖泥船“北京”号

但这些都是轻量级的挖泥船,一般只作用于河湖流域的疏浚工程。

1951年,中国承建了海港疏浚工程—塘沽新港的恢复工作,但发现中国现有的挖泥船都没有办法完成这个任务。同时自身又无法建设重型挖泥船,因此只能求助国,寻求帮忙。

在1966年 经过层层沟通,我国才从荷兰手里买回一艘濒临淘汰的挖泥船。最终将它改造成“津航浚102”轮,这才得以应付天津港的建设要求。此后,中国也还需要从日本等国进口挖泥船来应付国内的越来越繁多的港口建设工作。随着改革开放的新风和国际挖泥船的价格越发昂贵,让中国开始重视大型挖泥船的自主研发,也下定决心要不受制于别人。

但发展这样的技术并不简单,外国技术的封锁。让中国在该领域上踌躇多年,一直到中国整体工业水平上来后。2002年,中国才开始打破行业壁垒,该年为了解决长江航道的疏浚问题。中船708所将一艘货船改造成大型耙吸式挖泥船“新海象”,此后就开始进入了国产挖泥船的飞速发展道路。

2006年 中国自主建设“天狮号”正式交付使用

2009年 非自航式挖泥船“天麒号”投产使用

2010年 亚洲第一 世界第第三的“天鲸号”交船使用

2017年 亚洲最大的重型自航绞吸船“天鲲号”正式下水

在这其中,尤其是“天鲸号”和“天鲲号”两者最为代表,它们都是亚洲最大的重型挖泥船。装机功率一个达到19500千瓦,一个达到25800千瓦,领先全球绝大多数的挖泥船,拥有着强大的疏浚能力和吹沙填海的能力。每小时能够挖泥吹填6000立方米,一个星期就能够从零吹填出一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海岛。更重要的是,它们都能够实现全天候自航挖泥。在无人操作的情况下,实现24小时的不间断工作。曾经有着数十艘天鲸号在南海不间断的挖泥场面,让国外惊叹连连。因此获得了“地图编辑器”的别称。我们难以想象当时突破技术难关的困境,但不可否认,苦尽甘来后,中国挖泥船的发展已经站在了世界顶峰。

而中国挖泥船的卓越成就也让许多国家艳羡和眼红。纷纷想和中国进行合作或者打压,但如今的中国早已脱胎换骨,人人可欺中国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如今,只要超过限制要求的挖泥船我们都会严格禁止出口。杜绝了国外的一切小心思。其实,细看中国疏浚工程的发展史,从被技术封锁,到如今中国的禁止出口,毫无疑问,中国挖泥船已经实现了华丽逆袭。

用一句网络用语表达:就是曾经你对我爱理不理,如今的我让你高攀不起!

相关文章